Wi-Fi是一种可以将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用无线网络方式连接的技术。近年来,WiFi网络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市民的主要信息互联通道。但需要提醒的是这项技术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通常在火车站、机场、图书馆、商场、咖啡店等公共场所都有WiFi热点。打开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WiFi设置,搜索并连接一个免费WiFi网络,查阅地图或浏览微博,成为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你是否意识到,当你在享受免费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个人信息有可能会被黑客盯上甚至被盗取了呢?
上周,一位读者来电说,他刚刚在一家知名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图有真相。讲的是一位初级黑客如何在短短15分钟内,利用网络漏洞或加密程度不高的浏览器,在极短的时间内,窃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对方还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比喻为“钓鱼WiFi”。事实到底如何?面对这样的风险该如何防范?读者希望帮办帮忙打听打听。
为了帮助读者揭开谜团,帮办记者展开了相关调查。
据了解,“钓鱼WiFi”如同是黑客在半路乔装成了“收件人”,提前从“邮递员”手中“复制”了原本要送至家中的信件。尽管在居民眼中信封依旧完好无损,可其内容其实已被黑客“浏览”甚至盗用。
“钓鱼WiFi”为何会层出不穷?专家指出,近年来,移动终端和无线应用飞速发展,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消费量亦是来势汹汹,达到了传统电脑的数倍,这些设备绝大多数只能通过无线上网,导致用户对终端无线上网的需求从以前的“锦上添花”,发展至现在的“必不可少”,这是国内许多对口公众服务的无线宽带网络供应商在最初网络建设时没有预料到的。相较于网络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服务商对于无线端的安全投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据悉,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共享WiFi的安全标准,如果能遵循这些标准建设网络,很多安全问题都会被解决,但达到这一标准还需要一定时间。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