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象山
象山老篾匠张心荣用上万根竹丝编织《兰亭序》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5-24 07:47:02报料热线:81850000

  

  张心荣和他的《兰亭序》。

  千百年来,人们会用毛竹编箩筐、竹席、米筛、蒸笼等一些传统物具,可象山黄避岙乡鸭屿村的一位老篾匠张心荣,用这些竹子编织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兰亭序》。

  用竹子编织《兰亭序》

  近日,在象山黄避岙乡鸭屿村的一处老平房内,记者见到了这幅《兰亭序》。

  这幅长3.6米、宽1.2米的竹编《兰亭序》上,325个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游丝牵引,点画跳跃,变化多姿,每一笔一划都将原作品的神韵勾勒得淋漓尽致。从不同角度观赏,作品呈现不同的光泽。如果不用手摸、不凑近看,几乎无法想象,它是用上万根厚度不足1毫米的竹丝编织而成的。

  张心荣说,2010年12月底,他辞去了原先针织企业办公室主任一职,回老家鸭屿村借用了这处老平房,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兰亭序》的竹编世界中。今年11月,这幅作品将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展出。

  希望竹编画成民间瑰宝

  今年57岁的张心荣与竹编结缘已有39年。

  张心荣告诉记者,18岁时,他跟着象山大徐镇一位篾匠师傅学习,当起了小篾匠,经常被人请去修补箩筐、垫皮(一种晒稻谷的席子),跟着师傅几乎走遍了全县的各个乡镇。

  近年来,他迷上了竹编书画作品。为了体现原作品的神韵,他买来大量书画集,每天仔细观察,认真揣摩。

  记者了解到,在张心荣的巧手编织下,张大千的《供养人》、郑板桥的题画诗《八哥》、毛泽东的《长征诗》等一幅幅名家作品相继以崭新的面貌再现。其中张大千的《雪衣女》还曾在宁波市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得银奖。

  对于竹编画这一民间技艺,张心荣有一个期望:让竹编画与竹根雕一样成为象山又一民间瑰宝。通讯员 张慧英 黄美珍 记者 张寅 文/摄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象山老篾匠张心荣用上万根竹丝编织《兰亭序》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5-24 07:47:02

  

  张心荣和他的《兰亭序》。

  千百年来,人们会用毛竹编箩筐、竹席、米筛、蒸笼等一些传统物具,可象山黄避岙乡鸭屿村的一位老篾匠张心荣,用这些竹子编织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兰亭序》。

  用竹子编织《兰亭序》

  近日,在象山黄避岙乡鸭屿村的一处老平房内,记者见到了这幅《兰亭序》。

  这幅长3.6米、宽1.2米的竹编《兰亭序》上,325个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游丝牵引,点画跳跃,变化多姿,每一笔一划都将原作品的神韵勾勒得淋漓尽致。从不同角度观赏,作品呈现不同的光泽。如果不用手摸、不凑近看,几乎无法想象,它是用上万根厚度不足1毫米的竹丝编织而成的。

  张心荣说,2010年12月底,他辞去了原先针织企业办公室主任一职,回老家鸭屿村借用了这处老平房,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兰亭序》的竹编世界中。今年11月,这幅作品将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展出。

  希望竹编画成民间瑰宝

  今年57岁的张心荣与竹编结缘已有39年。

  张心荣告诉记者,18岁时,他跟着象山大徐镇一位篾匠师傅学习,当起了小篾匠,经常被人请去修补箩筐、垫皮(一种晒稻谷的席子),跟着师傅几乎走遍了全县的各个乡镇。

  近年来,他迷上了竹编书画作品。为了体现原作品的神韵,他买来大量书画集,每天仔细观察,认真揣摩。

  记者了解到,在张心荣的巧手编织下,张大千的《供养人》、郑板桥的题画诗《八哥》、毛泽东的《长征诗》等一幅幅名家作品相继以崭新的面貌再现。其中张大千的《雪衣女》还曾在宁波市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得银奖。

  对于竹编画这一民间技艺,张心荣有一个期望:让竹编画与竹根雕一样成为象山又一民间瑰宝。通讯员 张慧英 黄美珍 记者 张寅 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