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
图书管理员的一天
北仑区柴桥街道红光村农家书屋门口的标牌注明,每周一三五上午开放,但图书管理员邬善兴天天早上7时就来开门。他告诉记者:“我们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看书读报,为了方便大家,我每天都来。双休日、节假日来的村民最多,我更是没有休息的时间,忙的时候,晚上都有来借书还书的村民。”从一家小小的书屋、一个普通管理员的角度,我们可以一窥农家书屋带来的好处。
红光村的农家书屋有近70平方米,里面桌椅、书架、报夹一应俱全,天热时还有电风扇吹凉。邬善兴说,这书屋是原农村办公室改建的,旁边还有30多平方米的视听室,用来存放旧报纸期刊,以及观看视听资料。老邬是退休教师,从2000年起,他就开始管理村里的旧图书室,当时图书室只有30平方米,3000册图书。农家书屋建成后,不但硬件设施改善了,图书也增加到6000册,期刊70种。
没过多久,陆续有村民前来借书还书看报纸杂志。从几位农民口中得知,红光村有1700多人,多以种植花木为生,不过,周边10多个自然村的村民也会到这里来借书。村里孩子喜欢看文学类和教辅类的书籍,年纪大的村民喜欢看武侠小说。这几年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有关生活保健、儿童养育等图书也很走俏。不过,最抢手的要数怎样种杜鹃花、兰花等农业技术书籍,农家书屋里的农技类书籍有1000多册。为了满足村民的求知需求,邬善兴不但到区图书馆、农技站借书,还利用村里专项资金到新华书店购买。最近他得到一个好消息,北仑区图书馆通知他以后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渠道购买7折图书。
记者了解到,红光村每年用于更新图书的经费有3万元,能更新几百本新书,并订阅大量的期刊。不过,书籍更新的主力军却是流动图书馆,北仑区图书馆在红光村建立了流通点,每年送来1000多册图书,半年更换一次。北仑区每年投入60万元资金,用于57个村的图书流通。
邬善兴曾经接受过文化部门的图书管理培训,他说:管理农家书屋虽然活不重,却需要耐心,每天要打扫房间,整理新到的书籍报纸期刊,光给新书分类登记写书贴,就有10道工序,村民的借还手续也要仔细记录。为了方便村民,农家书屋允许村民一次借5本书,20天内归还。但个别村民农活一多就忘了,细心的老邬就打电话提醒他们及时还书。有时,也有村民给老邬打电话,想让他从书店进某本新书。在北仑乃至整个宁波市,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多为兼职,邬善兴因为能“专职”,对村民的服务也就更尽心。不过,他是没有固定报酬的,每年村里以评先进、过节慰问等形式,感谢他为农家书屋尽的一份心。邬善兴说:“我一辈子与书打交道,退休后还能在农家书屋看到一本本书通过自己的手造福村民,这已经是最大的奖励了。”(王路)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