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爱之交响——刘佳芬与特殊教育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5-28 10:22:47报料热线:81850000

  第二乐章

  心系孩子们的明天

  刘佳芬用自己的行动,演奏出特殊教育的第一主题——爱。

  她的身后,是达敏学校另外26位老师15年如一日的伴奏。

  15年,5000多个日夜。教学改革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辛;每一步,都包含了太多的泪水和汗水……但刘佳芬和同事们,从未退缩与后悔。

  一直以来,培智学校都将普通学校作为自己的标杆,将知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而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视为学校之外的事情。

  刘佳芬到学校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这条路不适合达敏的孩子。

  两名九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他们每天都抄写1+1=2,可是一旦去掉答案,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其中一个男生,长得清秀,衣着干净。为了测试他的生活能力,刘佳芬端来一盆水,让他洗脸。可他把手伸入脸盆,却不知所措。原来,每天都是爷爷奶奶给他洗的脸。

  是认几个字、数几个数重要,还是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更重要?有一天,孩子们的父母老了,还有谁扶着他们度过风雨人生?

  这一状况必须改变!

  1997年11月,刘佳芬向全校教师传达了实施“生活核心教育”的教改计划,提出分层教育的目标:重度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中度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

  刘佳芬的“生活教育”理念给长期处于迷惘之中的老师们拨开了云雾。

  但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学不到知识,到学校来干什么?

  “给我时间,我一定让您的孩子有变化!”刘佳芬承诺。

  老师也犯难:一切都是新的,没教材怎么教学生?

  刘佳芬咬住下嘴唇:没教材,我们自己编!

  没有参考资料,没有电脑,刘佳芬和老师们自己手写、蜡刻;他们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编写教材,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再回去改写教材。

  1999年第一学期,老师们自己印刷、校对、装订的32开黑白1—6册6本教材终于面世了。从黑白到彩色,从蜡刻到印刷,15年间,达敏学校的老师编写教材44册,三套24本自编教材被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全省同类学校的通用教材。

  与此同时,以往的教学活动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

  为了教会学生吃饭,中午的饭菜搬进了各个教室;为了教会学生过马路,老师自制了红绿灯、斑马线;学校还开设了模拟的超市、邮局、公用电话亭……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在这个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往常几天都教不会的,现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此后,刘佳芬又提出了生存教育、社区融合教育等崭新的教学理念,并加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几年过去了,刘佳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当女儿将一盘番茄炒蛋端到自己面前的时候,杨师傅的眼泪忍不住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想和女儿的老师,和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热心人,说一声“谢谢”。

  “17年了,这是第一次吃女儿炒的菜!以前总担心我们夫妻俩哪天要是不在了,孩子怎么办?现在看着她一点点学会独立生活,我们也就放心了!”

  当陈爷爷看见14岁的患有脑瘫的孙女学会了自己刷牙、洗澡,他同样也想说一声“谢谢”。

  “对健康孩子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可对我小孙女来说,那曾经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陈爷爷说,“看着她一点点开朗起来,一点点学会独立生活,我们全家都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刘佳芬没有满足。她始终关注着孩子们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而殚精竭虑。

  达敏学校是九年义务制学校。大部分智障学生毕业时,刚好十六岁,离就业的年龄还差两年。这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只能呆在家里,成为沉重的包袱。

  刘佳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职高班。

  但是,这个决定遇到了体制上的难题。达敏学校是区管的学校,而职高班是市教育局管的,办学的审批程序很复杂。一向支持达敏学校的海曙区教育局也犯了难。

  学生们等不起。刘佳芬决定自己挑担子。2003年,她召回了已经毕业在家闲呆的孩子,办起了职高班。没有教室,挤出办公场所;没有老师,自己培养;没有课程,自己设置。她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依靠自力更生,将首届职高班办得有声有色。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被宁波金田铜业公司聘用。

  这个“非法”的职高班,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2005年,市教育局用变通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批准了达敏职高班。

  如今,达敏职高班中、轻度智障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最高的月收入超过3000元。

  “你或许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智障孩子的家长拿到孩子第一份工资时那种感动。”靠摆水果摊为生的俞妈妈感慨地说,“孩子能生活自理我就很满足了,可是现在,他竟然还能出去工作赚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俞妈妈的儿子名叫小杰,患有轻度智力智障。在达敏毕业后,他应聘到了八方集团,当上了一名操作工。没过几个月,因为工作认真,厂领导让他当了检验员。

  久未有笑声的家庭,飞出了欢快的笑声。这是人间最美丽的声音了吧?

  曾经看不到希望的父母,如今盘算着孩子的未来。这是世上最动人的幸福了吧?

  为了这笑声,为了这幸福,刘佳芬和老师们,无怨无悔地跋涉在特殊教育的探索之路上。

  达敏的校歌,歌词来自一位家长发自内心的表白。刘佳芬爱听这首舒缓的歌曲,她说:校歌激励她前行。

  “给我们一片天空,

  和小鸟一起飞翔,

  给我们一块土地,

  和小苗一起成长”……

  ——达敏校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爱之交响——刘佳芬与特殊教育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5-28 10:22:47

  第二乐章

  心系孩子们的明天

  刘佳芬用自己的行动,演奏出特殊教育的第一主题——爱。

  她的身后,是达敏学校另外26位老师15年如一日的伴奏。

  15年,5000多个日夜。教学改革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辛;每一步,都包含了太多的泪水和汗水……但刘佳芬和同事们,从未退缩与后悔。

  一直以来,培智学校都将普通学校作为自己的标杆,将知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而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视为学校之外的事情。

  刘佳芬到学校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这条路不适合达敏的孩子。

  两名九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他们每天都抄写1+1=2,可是一旦去掉答案,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其中一个男生,长得清秀,衣着干净。为了测试他的生活能力,刘佳芬端来一盆水,让他洗脸。可他把手伸入脸盆,却不知所措。原来,每天都是爷爷奶奶给他洗的脸。

  是认几个字、数几个数重要,还是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更重要?有一天,孩子们的父母老了,还有谁扶着他们度过风雨人生?

  这一状况必须改变!

  1997年11月,刘佳芬向全校教师传达了实施“生活核心教育”的教改计划,提出分层教育的目标:重度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中度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

  刘佳芬的“生活教育”理念给长期处于迷惘之中的老师们拨开了云雾。

  但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学不到知识,到学校来干什么?

  “给我时间,我一定让您的孩子有变化!”刘佳芬承诺。

  老师也犯难:一切都是新的,没教材怎么教学生?

  刘佳芬咬住下嘴唇:没教材,我们自己编!

  没有参考资料,没有电脑,刘佳芬和老师们自己手写、蜡刻;他们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编写教材,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再回去改写教材。

  1999年第一学期,老师们自己印刷、校对、装订的32开黑白1—6册6本教材终于面世了。从黑白到彩色,从蜡刻到印刷,15年间,达敏学校的老师编写教材44册,三套24本自编教材被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全省同类学校的通用教材。

  与此同时,以往的教学活动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

  为了教会学生吃饭,中午的饭菜搬进了各个教室;为了教会学生过马路,老师自制了红绿灯、斑马线;学校还开设了模拟的超市、邮局、公用电话亭……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在这个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往常几天都教不会的,现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此后,刘佳芬又提出了生存教育、社区融合教育等崭新的教学理念,并加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几年过去了,刘佳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当女儿将一盘番茄炒蛋端到自己面前的时候,杨师傅的眼泪忍不住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想和女儿的老师,和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热心人,说一声“谢谢”。

  “17年了,这是第一次吃女儿炒的菜!以前总担心我们夫妻俩哪天要是不在了,孩子怎么办?现在看着她一点点学会独立生活,我们也就放心了!”

  当陈爷爷看见14岁的患有脑瘫的孙女学会了自己刷牙、洗澡,他同样也想说一声“谢谢”。

  “对健康孩子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可对我小孙女来说,那曾经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陈爷爷说,“看着她一点点开朗起来,一点点学会独立生活,我们全家都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刘佳芬没有满足。她始终关注着孩子们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而殚精竭虑。

  达敏学校是九年义务制学校。大部分智障学生毕业时,刚好十六岁,离就业的年龄还差两年。这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只能呆在家里,成为沉重的包袱。

  刘佳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职高班。

  但是,这个决定遇到了体制上的难题。达敏学校是区管的学校,而职高班是市教育局管的,办学的审批程序很复杂。一向支持达敏学校的海曙区教育局也犯了难。

  学生们等不起。刘佳芬决定自己挑担子。2003年,她召回了已经毕业在家闲呆的孩子,办起了职高班。没有教室,挤出办公场所;没有老师,自己培养;没有课程,自己设置。她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依靠自力更生,将首届职高班办得有声有色。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被宁波金田铜业公司聘用。

  这个“非法”的职高班,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2005年,市教育局用变通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批准了达敏职高班。

  如今,达敏职高班中、轻度智障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最高的月收入超过3000元。

  “你或许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智障孩子的家长拿到孩子第一份工资时那种感动。”靠摆水果摊为生的俞妈妈感慨地说,“孩子能生活自理我就很满足了,可是现在,他竟然还能出去工作赚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俞妈妈的儿子名叫小杰,患有轻度智力智障。在达敏毕业后,他应聘到了八方集团,当上了一名操作工。没过几个月,因为工作认真,厂领导让他当了检验员。

  久未有笑声的家庭,飞出了欢快的笑声。这是人间最美丽的声音了吧?

  曾经看不到希望的父母,如今盘算着孩子的未来。这是世上最动人的幸福了吧?

  为了这笑声,为了这幸福,刘佳芬和老师们,无怨无悔地跋涉在特殊教育的探索之路上。

  达敏的校歌,歌词来自一位家长发自内心的表白。刘佳芬爱听这首舒缓的歌曲,她说:校歌激励她前行。

  “给我们一片天空,

  和小鸟一起飞翔,

  给我们一块土地,

  和小苗一起成长”……

  ——达敏校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