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谣行动二
用微博等主动应对
朱平飞的遭遇并非个例。
事实上,这些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层出不穷。一个谣言可摧毁一家店,也有可能导致一个行业受损。
王左平,河南南阳人,和妻子一起在宁波开了一家馍馍店。一年前,有人传言他做的玉米馍馍外观亮丽,是因为加了柠檬黄。尽管他再三对每一位客人解释,但没人听得进去。惨淡经营了三四个月后,王左平只得一搬了事,另起炉灶。“小本生意,我们耗不起。”王左平说。
面对各类食品安全传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多数民众的直观感受。
报警不现实,当面作出解释,其作用微乎其微。对商家而言,惹不起但躲得起,常常成为第一选择。
“老白七八碗”曾为各类谣言困扰多时,但店主老白最终选择了主动应对。喜欢玩微博的他用这个平台守住了舆论。如今“老白七八碗”的微博拥有近4000名粉丝,这个把“吃”作为事业的中年男子称,其中一大半的粉丝是经常光顾他小店的忠实顾客。“玩微博能让我迅速地收集顾客的意见和反响,及时对菜的口味和服务进行改进,是一个很好的舆论平台。”
“老白”做餐饮半路出家。年轻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外地出差,几乎吃遍了大半个中国,还做过论坛的美食版版主,带着一帮食客到处找好吃的。对美食,“老白”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和爱好。不过,最近几年,“老白”越来越不敢去外面吃了,“因为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食品安全问题,想找一家既安全又美味的餐饮店成为一件难事。”
“老白七八碗”从开张的第一天起,“老白”就格外注重让顾客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店里生煎包卖得最火,原料使用、加工过程,都坚持安全原则。但尽管如此,不和谐的声音总会散布在四周。有一次,店里的服务员与一位顾客发生了争执,顾客回去后,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发到了网上,口气很不友善。“老白”得知此事后,并没有与他进行“论战”,而是客观地就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店里的生意,反而获得了不少粉丝的理解和支持。“网络上发布的言论防不胜防,有些是水军和幕后推手的杰作,我相信,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虽然采取的是泰然处之的态度,但“老白”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没有放松,按他的话说,得时刻给人无条件的信任。为此,“老白”经常和家人一起出现在店里,和顾客一起用餐。“老板吃自己的饭菜就是最好的广告,我觉得这是击破任何谣言的好办法。”
位于桑田路上的“华面道”餐厅,主营系列手工面,刚开业不久,各种质疑声就纷至沓来。“你们家做的面看起来很白,是不是放了漂白粉啊?”“你们的汤很鲜,是不是有添加剂啊?”
店主小陆再三解释,自己的面是从北京请来的专业师傅做的,汤料是用大骨熬出来的,没放任何东西!但这样的解释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给店申请了一个微博,让助理一有空就将店里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拍下来发到微博上,比如早上师傅开始熬高汤做料底,现场制作面条等。
本报记者金建锋应科苗江天宇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