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从源头堵住污染物入海 宁波为大海筑起"屏障"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7-03 11:15:06报料热线:81850000

  我市拥有1562公里长的蓝色海岸线,深水港口岸线、渔业生物、滨海旅游等资源在全国均属领先,这笔巨大的“蓝色财富”在环境承载、生态平衡、要素供给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海洋开发,大兴海洋产业,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海洋经济发展亮点频现。前不久,我市还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域。

  然而,眼下我市海洋生态并不乐观:污染物入海量仍居高不下,入海河流携带的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超过重点海域环境容量,涉海工程频频干扰海洋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近岸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打开《2011年宁波所辖海域海水质量状况分布示意图》,深红色所代表的劣四类海水占了一半多,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甬江口、大榭至北仑港、象山港、三门湾等海域,将我市所辖海域牢牢包围。

  海洋,正在告急!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为大海筑起“蓝色屏障”,守住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百姓心头的一件大事。

  从源头堵住污染物入海

  出海、采样、做实验……十年来,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冯辉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但与往常不同的是,最近他特别关注位于象山港底部一带的莼湖镇附近海域水质的变化:两万多只网箱退出象山港后,能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莼湖有“浙江网箱养殖第一镇”之称。其中仅桐照一个村,网箱数量就占全镇的一半以上,以养殖大黄鱼、鲈鱼为主,年产值超过亿元。但在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网箱养殖也造成了海水富营养化,海洋环境受到污染。

  从事海洋监测工作多年的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黄秀清主任表示,陆源污染是海洋污染的最大“毒瘤”,占整个入海污染源的七成以上。“去年,我们开展了对10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其中有5个排污口的综合评价为A级,表明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最大。”他表示,保护海洋生态,必须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把控。

  呵护湿地就是呵护海洋的“肾”

  几年前,当我市有关部门宣布规划保护总面积为19.28万公顷的沿海六大湿地后,一度引起哗然。不少人认为,对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宁波而言,保护如此大面积的湿地是一种资源浪费。

  尽管争议不断,但一块块湿地还是在我市各地陆续出现了。

  一群群白鹭在空中结队盘旋飞翔,然后又缓缓地落到湿地上。从远处望去,只见有的白鹭成双成对、相依相偎,有的悠然自得地梳理着羽毛……这是日前我们在象山濒海乡镇新桥镇狮子山旁的湿地上目睹的美丽风景。据当地的老人讲,狮子山脚下能出现这么多的白鹭,与崇在港近年来的湿地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密不可分。

  更令人欣喜的是,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西侧,总面积43.5平方公里的杭州湾湿地公园,去年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宁波惟一的“国字号”湿地公园。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专家王建平介绍,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特殊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生物转化、微生物分解等过程。“湿地就像海洋的‘肾’,是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器。”

  对此,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秀忠表示,未来,我市将重点加强对无居民海岛鸟类及周围海域生物、海岛自然景观和原始地貌、海岛林生态体系等的保护;同时,通过实施滩涂湿地退养还滩、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等沿海生态环境防护治理,打造滩林堤结合、生态缓冲功能显著的滨海生态走廊。

  目前,我市已先后启动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等重要港湾、重点海域生态修复项目,确保到2015年30%以上的滩涂湿地恢复生态功能,逐步实现滩涂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和平衡性。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从源头堵住污染物入海 宁波为大海筑起"屏障"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7-03 11:15:06

  我市拥有1562公里长的蓝色海岸线,深水港口岸线、渔业生物、滨海旅游等资源在全国均属领先,这笔巨大的“蓝色财富”在环境承载、生态平衡、要素供给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海洋开发,大兴海洋产业,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海洋经济发展亮点频现。前不久,我市还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域。

  然而,眼下我市海洋生态并不乐观:污染物入海量仍居高不下,入海河流携带的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超过重点海域环境容量,涉海工程频频干扰海洋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近岸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打开《2011年宁波所辖海域海水质量状况分布示意图》,深红色所代表的劣四类海水占了一半多,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甬江口、大榭至北仑港、象山港、三门湾等海域,将我市所辖海域牢牢包围。

  海洋,正在告急!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为大海筑起“蓝色屏障”,守住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百姓心头的一件大事。

  从源头堵住污染物入海

  出海、采样、做实验……十年来,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冯辉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但与往常不同的是,最近他特别关注位于象山港底部一带的莼湖镇附近海域水质的变化:两万多只网箱退出象山港后,能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莼湖有“浙江网箱养殖第一镇”之称。其中仅桐照一个村,网箱数量就占全镇的一半以上,以养殖大黄鱼、鲈鱼为主,年产值超过亿元。但在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网箱养殖也造成了海水富营养化,海洋环境受到污染。

  从事海洋监测工作多年的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黄秀清主任表示,陆源污染是海洋污染的最大“毒瘤”,占整个入海污染源的七成以上。“去年,我们开展了对10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其中有5个排污口的综合评价为A级,表明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最大。”他表示,保护海洋生态,必须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把控。

  呵护湿地就是呵护海洋的“肾”

  几年前,当我市有关部门宣布规划保护总面积为19.28万公顷的沿海六大湿地后,一度引起哗然。不少人认为,对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宁波而言,保护如此大面积的湿地是一种资源浪费。

  尽管争议不断,但一块块湿地还是在我市各地陆续出现了。

  一群群白鹭在空中结队盘旋飞翔,然后又缓缓地落到湿地上。从远处望去,只见有的白鹭成双成对、相依相偎,有的悠然自得地梳理着羽毛……这是日前我们在象山濒海乡镇新桥镇狮子山旁的湿地上目睹的美丽风景。据当地的老人讲,狮子山脚下能出现这么多的白鹭,与崇在港近年来的湿地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密不可分。

  更令人欣喜的是,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西侧,总面积43.5平方公里的杭州湾湿地公园,去年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宁波惟一的“国字号”湿地公园。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专家王建平介绍,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特殊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生物转化、微生物分解等过程。“湿地就像海洋的‘肾’,是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器。”

  对此,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秀忠表示,未来,我市将重点加强对无居民海岛鸟类及周围海域生物、海岛自然景观和原始地貌、海岛林生态体系等的保护;同时,通过实施滩涂湿地退养还滩、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等沿海生态环境防护治理,打造滩林堤结合、生态缓冲功能显著的滨海生态走廊。

  目前,我市已先后启动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等重要港湾、重点海域生态修复项目,确保到2015年30%以上的滩涂湿地恢复生态功能,逐步实现滩涂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和平衡性。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