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临港工业企业加快转型 为大海“减负”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7-04 09:18:28报料热线:81850000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宁波156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有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工业带,集聚了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船舶等六大临港产业,串起了一条粗壮的临港产业链。而这,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临港大工业在贡献了大量税收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和环保造成一定压力。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倒逼”,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近年来,我市临港工业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保护海洋、善待海洋,为大海“减负”,已成为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做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课题

  北仑春晓滨海新城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世界级企业前来洽谈投资。有专家预言,如果这片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承接工业大项目,将崛起一个新的临港工业带。但着眼长远,必将透支当地生态环境及海洋环境的承载能力。

  北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谋划,北仑将春晓片区定位为以生态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仅去年一年,该区块便否决了10余个不符合其战略定位的大项目。

  如今,在我市的沿海地区,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倒逼”,不仅是当地政府、临港工业企业,乃至普通市民,都增强了爱海、护海的环保意识。

  根据《宁波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到2015年,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省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35%。

  与此同时,做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命题,从源头上减少海洋陆域污染源,也已迫在眉睫。

  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合作局的工作手册上,有一个招商引资“黑名单”,化工、电镀、印染等高污染行业赫然在目。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的招商引资已经转变为选商引资。“并不是什么项目都能在这里落户,我们重点围绕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一些对河流、海域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表示,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已经下了很大决心,留出43.5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并投入1.4亿元进行建设。“既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们就不会为了几个小项目而破坏整个生态保护的规划,即使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汽配产业园,也严格要求部分需要电镀的企业把电镀这一环节在进入新区之前完成。”

  从被迫环保到主动参与

  宁波德泰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炭黑研究与生产的企业。总经理黄锡甫说,在2005年公司入驻镇海时,炭黑行业并没有生态环保意识。“面对镇海严厉的环境控制举措,我们也曾一度动摇。”但是,考虑到镇海拥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公司还是痛下决心,在一期就投资4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一套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出乎黄锡甫意料,领先一步采取节能环保举措,让企业获益匪浅,不但产品成为行业的名牌,企业的余热、余渣也全都回收利用,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也因此一举成为炭黑行业的标杆企业。

  “我们也没有想到实施节能环保还能影响一个行业,今后公司的二期建设中,还将投入800万元用于节能环保,我们公司从被迫环保到主动环保,实在是尝到了环保的甜头。”黄锡甫说。

  在全国最大炼油化工巨头———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300吨/小时的污水回用装置,首次实现了工业污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副产品石油焦来燃烧发电,并加入另一种原料进行脱硫,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在硫磺回收装置建设中,选择国际上最先进的克劳斯-斯科特工艺,虽然比采用一般工艺增加了8000万元的投资,但硫回收率却从原来的95%提高到了99.8%……

  近年来,镇海炼化先后实施了上百个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含硫污水的串级使用、汽提净化水的回用以及污水适度处理回用等项目的投用,实现了水资源、气体资源、石油炼制副产品和固体资源等4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使经济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先进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转变,走出了一条炼油化工型资源综合利用内部循环经济之路。

  去年在参加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评估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特聘专家李东梅教授欣慰地说:“通过两天的现场验收检查,镇海炼化环境保护的投入、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管理给验收组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推广。”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镇海区陆地面积不过246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区规划面积就有43.22平方公里,约占五分之一,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一些专家曾指出,在重化工区建生态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镇海区却在2006年11月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于2007年1月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那么,镇海的经验是什么?

  早在2003年,镇海区就开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面对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镇海区提出了“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开始雷厉风行地淘汰落后劣质企业,严把产业准入关和退出关,禁止新上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跟镇海一样,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桥头堡”的北仑也坚决对不合环评标准的企业说“不”。从去年3月至今,北仑区已放弃63个与环评等相冲突的大项目,其中不乏投资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北仑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区域发展中胜出,可以是很高的GDP,很高的大楼,很高的人均汽车拥有量,也可以是很低的PM2.5,很低的恩格尔系数。”

  黄程 厉晓杭 王量迪 顾霄扬 张寒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临港工业企业加快转型 为大海“减负”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7-04 09:18:28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宁波156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有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工业带,集聚了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船舶等六大临港产业,串起了一条粗壮的临港产业链。而这,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临港大工业在贡献了大量税收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和环保造成一定压力。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倒逼”,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近年来,我市临港工业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保护海洋、善待海洋,为大海“减负”,已成为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做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课题

  北仑春晓滨海新城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世界级企业前来洽谈投资。有专家预言,如果这片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承接工业大项目,将崛起一个新的临港工业带。但着眼长远,必将透支当地生态环境及海洋环境的承载能力。

  北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谋划,北仑将春晓片区定位为以生态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仅去年一年,该区块便否决了10余个不符合其战略定位的大项目。

  如今,在我市的沿海地区,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倒逼”,不仅是当地政府、临港工业企业,乃至普通市民,都增强了爱海、护海的环保意识。

  根据《宁波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到2015年,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省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35%。

  与此同时,做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命题,从源头上减少海洋陆域污染源,也已迫在眉睫。

  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合作局的工作手册上,有一个招商引资“黑名单”,化工、电镀、印染等高污染行业赫然在目。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的招商引资已经转变为选商引资。“并不是什么项目都能在这里落户,我们重点围绕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一些对河流、海域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表示,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已经下了很大决心,留出43.5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并投入1.4亿元进行建设。“既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们就不会为了几个小项目而破坏整个生态保护的规划,即使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汽配产业园,也严格要求部分需要电镀的企业把电镀这一环节在进入新区之前完成。”

  从被迫环保到主动参与

  宁波德泰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炭黑研究与生产的企业。总经理黄锡甫说,在2005年公司入驻镇海时,炭黑行业并没有生态环保意识。“面对镇海严厉的环境控制举措,我们也曾一度动摇。”但是,考虑到镇海拥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公司还是痛下决心,在一期就投资4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一套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出乎黄锡甫意料,领先一步采取节能环保举措,让企业获益匪浅,不但产品成为行业的名牌,企业的余热、余渣也全都回收利用,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也因此一举成为炭黑行业的标杆企业。

  “我们也没有想到实施节能环保还能影响一个行业,今后公司的二期建设中,还将投入800万元用于节能环保,我们公司从被迫环保到主动环保,实在是尝到了环保的甜头。”黄锡甫说。

  在全国最大炼油化工巨头———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300吨/小时的污水回用装置,首次实现了工业污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副产品石油焦来燃烧发电,并加入另一种原料进行脱硫,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在硫磺回收装置建设中,选择国际上最先进的克劳斯-斯科特工艺,虽然比采用一般工艺增加了8000万元的投资,但硫回收率却从原来的95%提高到了99.8%……

  近年来,镇海炼化先后实施了上百个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含硫污水的串级使用、汽提净化水的回用以及污水适度处理回用等项目的投用,实现了水资源、气体资源、石油炼制副产品和固体资源等4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使经济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先进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转变,走出了一条炼油化工型资源综合利用内部循环经济之路。

  去年在参加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评估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特聘专家李东梅教授欣慰地说:“通过两天的现场验收检查,镇海炼化环境保护的投入、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管理给验收组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推广。”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镇海区陆地面积不过246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区规划面积就有43.22平方公里,约占五分之一,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一些专家曾指出,在重化工区建生态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镇海区却在2006年11月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于2007年1月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那么,镇海的经验是什么?

  早在2003年,镇海区就开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面对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镇海区提出了“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开始雷厉风行地淘汰落后劣质企业,严把产业准入关和退出关,禁止新上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跟镇海一样,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桥头堡”的北仑也坚决对不合环评标准的企业说“不”。从去年3月至今,北仑区已放弃63个与环评等相冲突的大项目,其中不乏投资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北仑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区域发展中胜出,可以是很高的GDP,很高的大楼,很高的人均汽车拥有量,也可以是很低的PM2.5,很低的恩格尔系数。”

  黄程 厉晓杭 王量迪 顾霄扬 张寒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