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掏粪厂长”王光明:乐当新时代的时传祥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7-04 10:08:37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王光明在修理水泵。记者 刘波 摄

  粪便处理,这在环卫工作中被视作最苦、最累、最脏、最臭的工种,过去没人愿意干,也被人看不起。而从2008年进入生化(粪便)处理厂以来,王光明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其中,奋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被很多朋友戏称为全宁波“最臭”的人。

  “我就是愿意做一个新时代的‘时传祥’。”昨天,王光明表露了自己的心声。他也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辛勤劳动实现了人生价值: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环卫处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今年又荣获“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职业道德标兵”和“省五一劳动奖章”。

  “掏粪厂长”徒手排堵

  除了王光明,整个生化处理厂只有5名职工,每天却要处理来自宁波老三区、鄞州区、高新区和周边乡镇200多万人口产生的粪便,日平均要处理近300吨粪便。

  这么多年运行下来,粪便处置设备难免会“闹脾气”,而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立即解决。

  2009年1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天晚上11点,累了一天的王光明刚刚躺下,这时厂里值班人员打来电话,反映污泥脱水进水管道堵塞,生产线处于半瘫痪。电话一挂上,他来不及换上工作服就直奔现场。

  经勘察,管道是因为进场粪便中固体杂物太多而堵塞。“管道都是密封的,无法利用高压水进行疏通,因此必须拆开阀门,打开管道,人力清除杂物。”当时值班的职工李九荣说,当时他要在中控室监控生产线,王光明只能一个人,一颗螺丝一颗螺丝拧开,然后一勺一勺、一桶一桶地往上清运粪便和杂物。因管道狭窄,工具使用不便,他干脆就用手伸进管道内去掏挖。

  李九荣记得很清楚,当时车间为了通风,温度与室外无异,凛冽的寒风不时吹进车间,粪便散发着难以忍受的恶臭,而且随时还有沼气爆炸的威胁。

  经过几个小时,他终于把堵在管道内的砖头、粪便、塑料袋、卫生纸等杂物全掏了出来。

  “三年多来,特别是厂区刚建成试运行期间,王厂长几乎没有周末。而像这种顶着恶臭、清理管道堵塞的事情每月最少一次,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李九荣说,环卫部门的干部职工也都给王光明冠上了“掏粪厂长”的绰号。

  小发明每年节省10多万元

  对职工蒋敏来说,王光明的“节俭”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2009年6月,生化处理厂经过半年多试运行已经基本稳定。但是污泥脱水系统的絮凝效果一直不佳。絮凝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结块,而结块的部分就失效,造成了絮凝剂的浪费。如果不解决难题,光一天浪费的絮凝剂费用就要上千元。

  为尽快解决难题,王光明经常独自跑到车间,仔细观察。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了问题症结———搅拌机叶轮搅拌不充分,并马上进行了改装:将原有的搅拌机叶轮适当加长。但多次试验后,搅拌效果还是不理想。

  这时,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劝他“别瞎折腾”了,新设备就是这样的效果。王光明却不以为然,他又独自一人扑在粪便和污水中反复试验、反复摸索。

  终于,他在适当加长叶轮的基础上调整搅拌角度,搅拌力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搅拌变得更加均匀。

  “实践证明王厂长的改装非常有效,使得絮凝剂使用节省量达到了10%以上,按一年的使用量来计算至少节省10万元。”蒋敏说。

  2010年6月,王光明还想方设法利用厂周边的有利河道条件,直接使用河水来代替自来水完成大部分用水,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生化厂运作的中水回用方案,用水处理成本由原来每月3万多元减少到1万元以内,每年节约用水20多万元。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除了干好分内的工作外,王光明对份外的工作也从不推辞。

  2011年1月21日,宁波突降大雪。为及时清除路上的积雪,防止交通堵塞,市城管市容环卫处要求多功能除雪车要于次日凌晨4点开始作业。而这台德国进口的组装式多功能除雪车需要和车辆进行组装。因为设备是全进口的,环卫处没人懂设备的性能。

  “让我来试试!”这时作为除雪应急中队副中队长的王光明自告奋勇。

  他的决定也“害苦”了同事卢俊玮。从当天晚上7点多开始,他就陪着王光明在车间不停地测试撒布机,为了尽量节省融雪剂的试验量,王光明只能忍受着发动机发出的刺鼻味来回试验。撒布机调试完毕后,他们又要把好几吨重的设备“搬”到运输车上。

  但在几个同事的帮助下,用过铁链、钢索都一次次失败。而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天一亮必须完成组装。一边是刺骨的寒风和鹅毛般的大雪,一边是失败一次又一次的装载,卢俊玮和其他同事这时都已经泄气。王光明这时扯着嗓子喊道:大家相信我,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凌晨2点,在他的鼓舞下,同事们最终通过钢绳和钢索的组合将设备“搬到”了运输车上,而这时他来不及休息,又和同事们马上将30多吨融雪剂装上撒布机。

  凌晨4点05分,王光明开着除雪车顺利驶上了道路。当天上午10点,全市主要道路和桥梁积雪基本清除完毕,回到单位王光明却趴在除雪车的方向盘上睡着了。

  东南商报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郑涛 范奕齐 实习生 谢佳倩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掏粪厂长”王光明:乐当新时代的时传祥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7-04 10:08:37

  王光明在修理水泵。记者 刘波 摄

  粪便处理,这在环卫工作中被视作最苦、最累、最脏、最臭的工种,过去没人愿意干,也被人看不起。而从2008年进入生化(粪便)处理厂以来,王光明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其中,奋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被很多朋友戏称为全宁波“最臭”的人。

  “我就是愿意做一个新时代的‘时传祥’。”昨天,王光明表露了自己的心声。他也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辛勤劳动实现了人生价值: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环卫处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今年又荣获“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职业道德标兵”和“省五一劳动奖章”。

  “掏粪厂长”徒手排堵

  除了王光明,整个生化处理厂只有5名职工,每天却要处理来自宁波老三区、鄞州区、高新区和周边乡镇200多万人口产生的粪便,日平均要处理近300吨粪便。

  这么多年运行下来,粪便处置设备难免会“闹脾气”,而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立即解决。

  2009年1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天晚上11点,累了一天的王光明刚刚躺下,这时厂里值班人员打来电话,反映污泥脱水进水管道堵塞,生产线处于半瘫痪。电话一挂上,他来不及换上工作服就直奔现场。

  经勘察,管道是因为进场粪便中固体杂物太多而堵塞。“管道都是密封的,无法利用高压水进行疏通,因此必须拆开阀门,打开管道,人力清除杂物。”当时值班的职工李九荣说,当时他要在中控室监控生产线,王光明只能一个人,一颗螺丝一颗螺丝拧开,然后一勺一勺、一桶一桶地往上清运粪便和杂物。因管道狭窄,工具使用不便,他干脆就用手伸进管道内去掏挖。

  李九荣记得很清楚,当时车间为了通风,温度与室外无异,凛冽的寒风不时吹进车间,粪便散发着难以忍受的恶臭,而且随时还有沼气爆炸的威胁。

  经过几个小时,他终于把堵在管道内的砖头、粪便、塑料袋、卫生纸等杂物全掏了出来。

  “三年多来,特别是厂区刚建成试运行期间,王厂长几乎没有周末。而像这种顶着恶臭、清理管道堵塞的事情每月最少一次,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李九荣说,环卫部门的干部职工也都给王光明冠上了“掏粪厂长”的绰号。

  小发明每年节省10多万元

  对职工蒋敏来说,王光明的“节俭”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2009年6月,生化处理厂经过半年多试运行已经基本稳定。但是污泥脱水系统的絮凝效果一直不佳。絮凝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结块,而结块的部分就失效,造成了絮凝剂的浪费。如果不解决难题,光一天浪费的絮凝剂费用就要上千元。

  为尽快解决难题,王光明经常独自跑到车间,仔细观察。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了问题症结———搅拌机叶轮搅拌不充分,并马上进行了改装:将原有的搅拌机叶轮适当加长。但多次试验后,搅拌效果还是不理想。

  这时,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劝他“别瞎折腾”了,新设备就是这样的效果。王光明却不以为然,他又独自一人扑在粪便和污水中反复试验、反复摸索。

  终于,他在适当加长叶轮的基础上调整搅拌角度,搅拌力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搅拌变得更加均匀。

  “实践证明王厂长的改装非常有效,使得絮凝剂使用节省量达到了10%以上,按一年的使用量来计算至少节省10万元。”蒋敏说。

  2010年6月,王光明还想方设法利用厂周边的有利河道条件,直接使用河水来代替自来水完成大部分用水,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生化厂运作的中水回用方案,用水处理成本由原来每月3万多元减少到1万元以内,每年节约用水20多万元。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除了干好分内的工作外,王光明对份外的工作也从不推辞。

  2011年1月21日,宁波突降大雪。为及时清除路上的积雪,防止交通堵塞,市城管市容环卫处要求多功能除雪车要于次日凌晨4点开始作业。而这台德国进口的组装式多功能除雪车需要和车辆进行组装。因为设备是全进口的,环卫处没人懂设备的性能。

  “让我来试试!”这时作为除雪应急中队副中队长的王光明自告奋勇。

  他的决定也“害苦”了同事卢俊玮。从当天晚上7点多开始,他就陪着王光明在车间不停地测试撒布机,为了尽量节省融雪剂的试验量,王光明只能忍受着发动机发出的刺鼻味来回试验。撒布机调试完毕后,他们又要把好几吨重的设备“搬”到运输车上。

  但在几个同事的帮助下,用过铁链、钢索都一次次失败。而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天一亮必须完成组装。一边是刺骨的寒风和鹅毛般的大雪,一边是失败一次又一次的装载,卢俊玮和其他同事这时都已经泄气。王光明这时扯着嗓子喊道:大家相信我,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凌晨2点,在他的鼓舞下,同事们最终通过钢绳和钢索的组合将设备“搬到”了运输车上,而这时他来不及休息,又和同事们马上将30多吨融雪剂装上撒布机。

  凌晨4点05分,王光明开着除雪车顺利驶上了道路。当天上午10点,全市主要道路和桥梁积雪基本清除完毕,回到单位王光明却趴在除雪车的方向盘上睡着了。

  东南商报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郑涛 范奕齐 实习生 谢佳倩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