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宁波夜市 一座城市的另一个读本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7-08 07:57:43报料热线:81850000

  鼓楼步行街昔日热闹场景。去年7月,步行街内的小商品市场“退场”。 王勇/摄

  昔日和义路夜市一景。网友提供,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稿酬。

  逛夜市,可能是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

  在出梅之后,宁波迅即进入了高温天,到哪里去消盛夏之夜,自然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一次和老街坊的邂逅,让已退休多年的高塘花园的李女士念叨起当初的和义路夜市的惬意———吃、喝、玩、乐、穿、戴、读、看,花费不多,却颇有乐趣。而如今,在当初和义路夜市消失之处,一个五光十色的街区出现了。对于李女士来说,当年的感觉依旧值得怀念。

  事实上,在中心城区,类似和义路夜市这样的原生态地摊夜市,正被类似万达广场、月湖盛园这样的“被围起来的夜市”所替代,那种以“价廉物美”著称的夜市,现在已经从中心城区“流”到了城乡接合部。

  在台北,有著名的士林夜市;在西安,有钟鼓楼夜市;在成都,类似的有锦里,而宁波人的夜市,自然不能只在市民的记忆中。

  甬城记忆

  10年之前的那个和义路夜市

  在高塘花园的李女士眼里,恐怕再也没有一种载体,能够像和义路夜市这样同时温暖不同人群的记忆。

  1997年夏季,当时住在海曙区右营巷的李女士,家离和义路很近。

  “那时我在纺织企业做事,收入不高,隔三差五往和义路夜市跑,专门挑便宜货。”她告诉晚报记者,她最喜吹买汗衫、拖鞋、草席、衬杉,经常一买就是一大包。有时为了货比三家,逛夜市来回要走一小时。

  家住望京欧院的王大伯对和义路夜市也记忆犹新,靠近影都一侧还有10多个夜宵摊点。

  他告诉晚报记者,那时他经常去夜市的小吃摊,砂锅、馄饨、小炒样样都有。摊主们一手收钱,一手抓起青菜丢进砂锅,黑乎乎的液化气瓶旁边放着一盆洗碗水,里面堆满了碗碟。

  说起和义路夜市的往事,原宁波夜市办负责人单金良回忆悠长。

  “和义路夜市是1995年6月开张的,原来仅有600多摊位,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到1000多摊,从三江口广场一直到解放北路口,密密麻麻的摊位摆满了和义路的两侧,绵延一公里。”

  “夜市兴盛那会儿,除刮大风下大雨和春节外,每天晚上6点到9点,这条街总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前来摆摊的一半是宁波市区人,另一半是宁波周边人,大多数是年轻人,以经营服装、鞋子、日用百货为主。”

  尤其是一到夏季高温天,这里人山人海,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狭窄,原来这些经营户们几乎都把摊位摆到了大马路上,两边人行道均被占去,公交车的停靠站牌也被挡在了摊位后面。有些电线还横穿马路,穿行于各摊位之间。不少骑自行车的人经常要磕磕碰碰。那时,衬衣、凉席、饮料、裤子、凉帽等成了热门货。

  “那时,有的年轻摊主边做生意,还边学英语,一些摆摊的年轻人现在成了当今宁波服装、百货业有名气的企业家。”

  如今已是一家服装企业老板的孙先生告诉晚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早上在东渡路卖服装,晚上到和义路接着做生意,一个月仅交70元摊位费,尤其是高温天,人们边逛街,边买东西,有时一晚就可赚上百元。就这样,手头积攒下了足够的钱后,他开办了服装厂。

  单金良说,为了搞好这个夜市,当时,市财办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专门成立了和义路夜市办,进行日常管理。

  原长发商厦办公室主任沈建华告诉记者,1996年夏,当时和义路夜市已十分兴旺,而周边大商场的夜市却冷冷清清。于是,他专门去和义路夜市“取经”,一看真是火爆,除了一大批下岗职工、郊区农民摆摊外,市区的一些百货批发企业也一起来摆摊。随后,宁波的长发、美乐门、华联、二百等大商场,也延迟夜市营业时间。

  而伴随着宁波中心城区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提升的需要,2002年12月,和义路夜市逐渐从市民的视野中消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夜市 一座城市的另一个读本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7-08 07:57:43

  鼓楼步行街昔日热闹场景。去年7月,步行街内的小商品市场“退场”。 王勇/摄

  昔日和义路夜市一景。网友提供,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稿酬。

  逛夜市,可能是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

  在出梅之后,宁波迅即进入了高温天,到哪里去消盛夏之夜,自然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一次和老街坊的邂逅,让已退休多年的高塘花园的李女士念叨起当初的和义路夜市的惬意———吃、喝、玩、乐、穿、戴、读、看,花费不多,却颇有乐趣。而如今,在当初和义路夜市消失之处,一个五光十色的街区出现了。对于李女士来说,当年的感觉依旧值得怀念。

  事实上,在中心城区,类似和义路夜市这样的原生态地摊夜市,正被类似万达广场、月湖盛园这样的“被围起来的夜市”所替代,那种以“价廉物美”著称的夜市,现在已经从中心城区“流”到了城乡接合部。

  在台北,有著名的士林夜市;在西安,有钟鼓楼夜市;在成都,类似的有锦里,而宁波人的夜市,自然不能只在市民的记忆中。

  甬城记忆

  10年之前的那个和义路夜市

  在高塘花园的李女士眼里,恐怕再也没有一种载体,能够像和义路夜市这样同时温暖不同人群的记忆。

  1997年夏季,当时住在海曙区右营巷的李女士,家离和义路很近。

  “那时我在纺织企业做事,收入不高,隔三差五往和义路夜市跑,专门挑便宜货。”她告诉晚报记者,她最喜吹买汗衫、拖鞋、草席、衬杉,经常一买就是一大包。有时为了货比三家,逛夜市来回要走一小时。

  家住望京欧院的王大伯对和义路夜市也记忆犹新,靠近影都一侧还有10多个夜宵摊点。

  他告诉晚报记者,那时他经常去夜市的小吃摊,砂锅、馄饨、小炒样样都有。摊主们一手收钱,一手抓起青菜丢进砂锅,黑乎乎的液化气瓶旁边放着一盆洗碗水,里面堆满了碗碟。

  说起和义路夜市的往事,原宁波夜市办负责人单金良回忆悠长。

  “和义路夜市是1995年6月开张的,原来仅有600多摊位,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到1000多摊,从三江口广场一直到解放北路口,密密麻麻的摊位摆满了和义路的两侧,绵延一公里。”

  “夜市兴盛那会儿,除刮大风下大雨和春节外,每天晚上6点到9点,这条街总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前来摆摊的一半是宁波市区人,另一半是宁波周边人,大多数是年轻人,以经营服装、鞋子、日用百货为主。”

  尤其是一到夏季高温天,这里人山人海,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狭窄,原来这些经营户们几乎都把摊位摆到了大马路上,两边人行道均被占去,公交车的停靠站牌也被挡在了摊位后面。有些电线还横穿马路,穿行于各摊位之间。不少骑自行车的人经常要磕磕碰碰。那时,衬衣、凉席、饮料、裤子、凉帽等成了热门货。

  “那时,有的年轻摊主边做生意,还边学英语,一些摆摊的年轻人现在成了当今宁波服装、百货业有名气的企业家。”

  如今已是一家服装企业老板的孙先生告诉晚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早上在东渡路卖服装,晚上到和义路接着做生意,一个月仅交70元摊位费,尤其是高温天,人们边逛街,边买东西,有时一晚就可赚上百元。就这样,手头积攒下了足够的钱后,他开办了服装厂。

  单金良说,为了搞好这个夜市,当时,市财办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专门成立了和义路夜市办,进行日常管理。

  原长发商厦办公室主任沈建华告诉记者,1996年夏,当时和义路夜市已十分兴旺,而周边大商场的夜市却冷冷清清。于是,他专门去和义路夜市“取经”,一看真是火爆,除了一大批下岗职工、郊区农民摆摊外,市区的一些百货批发企业也一起来摆摊。随后,宁波的长发、美乐门、华联、二百等大商场,也延迟夜市营业时间。

  而伴随着宁波中心城区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提升的需要,2002年12月,和义路夜市逐渐从市民的视野中消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