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向父辈致敬》出版 多名英烈后人缅怀先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7月08日 09:41   【 】 【打印

  中国宁波网讯 近日,在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暨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活动中,《向父辈致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文集》吸引了大家的视线。该书作者多为英烈后人,全书共45篇文章,其中有几个小故事值得一提。

  影视剧《51号兵站》中的“小老大”的原型盛慕莱是一个开辟地下交通线、运送急需物资支援新四军的爱国志士,而他的亲家公张作东原来也是个运输物资支援解放区的老革命。在书中,盛慕莱烈士的外孙张黎光除写了外公的英雄事迹外,还写了一篇《一本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撰文纪念爷爷、一个抗日战争时入党的老英雄。

  原来,张作东是山东半岛的一个铁匠,抗战爆发后,他先后送年仅16岁的大儿子、年仅14岁的二儿子(张黎光父亲)和女儿参加抗日队伍。张作东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自制土枪土炮、手榴弹、地雷等,还筹备粮食布匹等运往前线。抗战胜利后,张作东又从东三省甚至苏联的海参崴和朝鲜采购军用物资,突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线运往解放区。有一次被国民党军舰发现,开炮轰击,但张作东他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驾船将物资运到了解放区。张作东于1971年在济南离世。

  陆斌烈士的儿子陆心伯在《棕毯与烟盒》中写道:“父亲在浙江抗日根据地工作并牺牲时,我刚刚6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连母亲也不知道父亲牺牲的消息。”陆斌是从浦东新四军部队调往浙东纵队做财务工作的,在余姚十六户村时就住在潘嘉森兄弟家中,后又随游击队转移到了余姚马氏枣园,开设了浙东纵队余上县粮食加工供应站。1944年的一天,在外出工作时遭遇敌人,在激战中牺牲。后有新四军战士从浙东抗日根据地来到浦东,将父亲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母亲,但这个战士不久也在战斗中牺牲了。于是解放后,陆心伯兄妹四处寻找父亲的牺牲地,终于在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帮助下,于2009年在余姚敲开了老房东潘嘉森兄弟的家门,并得到了父亲当年送他们的金黄色雪茄烟盒和绣有红色“V”字的棕毯。当陆心伯老人听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中心平台上将建立一座“新四军东进杭州湾创建浙东根据地展览馆”时,他当即决定把父亲的遗物送给展览馆,留在父亲战斗和牺牲的土地上。(宁波日报记者南 华 通讯员王国军)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