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是全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略支点。在我省举行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暨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之际,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余姚市黄家埠镇十六户村收集资料时,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红色通道
十六户村位于余姚市最西北部杭州湾畔,濒海多涂滩。在抗日战争时期,十六户村是红色通道,不仅为迎接当年浦东部队登陆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一大批革命战士曾经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是姚西北地区名副其实的“革命红村”。
1944年11月,十六户村党支部书记朱增富发动党员、民兵在十六户旧码头挖旧床板,洗净晒干后,请木匠制作成脚踏布机18台,办起了红星布厂,发动妇女纺线浆纱,织出毛巾和灰色土布,运送到四明山送给新四军。这个红星布厂,一直办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
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接到北撤命令,从三北四个渡口北撤,十六户也是一个主要渡口。十六户和附近村子的村民,陆续用木帆船送5000多人到对岸登陆。还为北撤新四军战士煎熬中药,以便战士们渡海时防暑化湿。薛驹同志曾专门为十六户村题词“红色通道十六户”。
一位红嫂
1942年秋,两位地下党负责人抬着四明山根据地一位受伤的首长来到十六户村章美英家养伤。护理期间,章美英给伤员擦洗伤口、洗衣、熬粥,还叫自己两个儿子前往上虞谢塘买药。在章美英半个多月的精心照料下,那位首长身体很快得到了康复。
同年10月,因为驻守在慈溪沈师桥的官兵缺少棉衣,上级决定将两担棉衣送去,可去那里路途遥远,沿路还有日军据点。得知此事后,章美英就叫丈夫王国昌和19岁的儿子王岳奎,每人挑着一担近35公斤重的棉衣前往慈溪沈师桥,直到次日晚上才回家。
章美英勤劳一生,健康一生,前几年活到了100多岁才去世。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