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有多少劳动者冒着酷暑坚守在工作一线?高温天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烤”验,市民该如何消暑度假?今天起,本报将关注高温下的民生百态,即时播报大家共同关注的高温讯息,与市民一起共同度过这个炎炎夏日。
高温作业如何防中暑 医生建议:避免正午作业,注意水分补充,做好防暑措施
进入七八月份,天气越来越热,不少高温作业的工人被“放倒”。那么,如何防暑?高温下市民又需注意什么?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高温作业的师傅要尽量避免正午作业,不宜长时间暴晒,注意水分的补充,做好防暑措施。
7月8日下午1点多,50多岁的外来打工者孙师傅因长时间在建筑工地作业而晕倒,他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意识不清,并伴有腿脚抽筋等症状。下午3点左右,市民陈先生也因中暑被同事送到急诊科。经抢救治疗,目前两人已转到住院部,身体已无大碍。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因中暑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挺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高温作业人员,像一些户外工作的工人师傅,年纪较大的务农人员,以及高温车间内的操作工。而近期又常常出现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气,如果人体汗液排泄不畅,热量长期积聚体内散不去,就更容易造成中暑。
如何有效防暑?医生表示,高温天要尽量减少中午外出的次数,室内用电风扇、空调降温,穿透气的棉质衣服等。而户外作业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护。
首先,要避免正午作业,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也不宜长时间暴晒,若实在无法避免,作业时要戴上安全帽,最好穿长袖长裤,以免晒伤。
其次,准备一些防暑药品,如仁丹、藿香正气水等,感觉不适时吃这些药品可起到缓解作用。如果有条件,也可备一些防暑饮品,如绿豆汤、凉茶等,当然最好的饮品还是白开水,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出汗多时最好喝一些淡盐水。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中暑症状,要尽快找阴凉处休息,若症状不减,须及时就医。
另外,户外工作者尤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饮食注意清淡,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平时多吃些鱼、肉、蛋、奶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医生还建议高温作业人员随身备点藿香正气制剂、清凉油类药品,这些防暑的中成药不但对防暑有极好疗效,对治疗各种暑热症状引起的烦躁、疲乏无力、食欲消退、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
听漏工:酷暑夜给城市水管“把脉”
在我们脚下有一座看不见的地下城,纵横交织着各类地下管线。水是生命之源,庞杂的自来水管网也因此被形象地喻为城市的“血管”。夏季是用水高峰,水管的漏水量也骤然增加,这就需要专业听漏工人为水管“把脉”,查出漏水点,尽可能减少自来水流失。市自来水总公司的6名听漏工,肩负慈溪主城区660公里的查漏任务。酷暑之夜,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7月5日晚,记者跟随采访,体验他们给水管“把脉”的工作过程。
晚上8点半,室外温度32度。6位听漏工人分3组前往各个管理区域。记者跟随的一组是对老搭档,32岁的徐青和43岁的陈建品。
尽管天气闷热,但为了夜间作业安全,两人仍在T恤外面套上一件醒目的橘色小马甲。沿三北大街一侧的盲道走,他们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按“探源、听声、辨别、定位”这四个步骤寻找漏水点。
徐青将一个重约1公斤的听漏仪主机挂在腰间,头上戴两个大耳机,手中拎一个秤砣状的探头,边走边将探头往地面上触碰。他介绍说,这探头是用来搜索漏水点的,原理类似于扩音器,把地面下产生的回声收集起来传送到耳机,工人听声音辨别埋在下面的自来水管是否漏水。“如果有漏水,耳机中会出现异样的声音,音量也明显增大,因为漏出的水撞击周围物体后会产生振动。”徐青笑着说,判断漏点是门技术活,得靠多听多摸索才行。
记者随他们沿马路慢行,才过去半小时,他们的面颊都已汗水涔涔。行至华胜路,徐青在一个窨井盖处停下脚步,示意陈建品撬开窨井盖,弯下腰,把听音杆搭在水管阀门处辨别,开阀,关阀,点着听音杆到处探测……15分钟后,漏水段的范围被定了下来,随后再用管线仪对漏点进行定位,随着一阵阵“嘀嘀”声,漏管被“揪”出来了。
“对,就是这里!”徐青往脸上抹了把汗,兴奋地喊了一声,用红漆在漏点上写了一个“漏”字。他说,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工作流程,之后再向抢修队报告这一漏水情况,让他们第二天来修。
徐青介绍,自己26岁从事这一工作,6年的听漏经验已算队伍中资历最老的了。查漏一般都在夜深人静时,不受噪音影响。但昼伏夜出的工作对体力挑战也很大。“像夏天人特别容易犯困,走着走着就想躺下睡觉。而冬天天寒地冻,手脚都是冰凉的。不过一旦查到漏点,整个人就会兴奋起来,瞌睡虫也跑了,冷热也不觉得了。”
“听漏工这个工作,真是酸甜苦辣都有。”徐青说,他们经常遇到被当做小偷的事,也多次被小区保安质疑拦截。有时候去村镇还会被狗追,幸好大家有防备意识,赶紧避而远之。“但想想我们是在保障慈溪市民的正常用水,挺自豪的。”
时间已至10点,记者看到,此刻徐青和陈建品身上的衣服已湿透了,脱下来都能绞出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抹一把脖子上的汗,继续往前走。到12点半,他们已经穿过三北西大街、西二环、宗汉马家路、教场山路,查了大约5公里路的水管。
空调维修工:白天黑夜连轴转
连日的高温天,整个城市就像个大火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40℃、50℃的高温环境中工作,争取让每位有需要的居民能够早些享受清凉,他们就是空调维修工,在感受着“冬冷夏热”不一样的温度。
33岁的代师傅来自安徽,自打2008年来慈溪后就一直从事空调维修的工作。7月7日上午8点不到,在简单地啃了两个馒头后,代师傅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浒山街道城管中队三楼的一台空调出了故障。“昨天早上空调开启不一会就听见外机‘砰’的一声,然后就不制冷了。”在听完工作人员的描述后,代师傅利索地爬出了窗外,拆机、换电容、加空调制冷液,有着多年空调维修经验的他干起活来驾轻就熟。
出问题的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办公楼南面的外墙上,且这幢楼的南边没有遮挡物,不到五分钟,代师傅的脸上就挂满了汗珠,后背的衣服也已经湿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外的温度越来越高,太阳也越来越毒。代师傅说:“中午时,趴在阳台上修理外机最痛苦,感觉火辣辣的太阳像要把人烤化了,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对像代师傅这样的空调维修工来说,汗如雨下并不是一个比喻,每一次低头、用力,汗水就会不断地滴落下来。
天气热,空调的使用频率高,出现的问题也多,大家都焦急地盼着修理工去。早上7点多就出门,凌晨两三点才回家休息,代师傅说,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了,基本没睡什么觉。“这两天我的手机估计比有的热线还忙,一天有不下40个电话咨询空调维修安装的事情。”
中午11点半,代师傅回到住所后发现妻子还没烧好中饭,于是他趁空带着工具又去为解放西街的一户居民家维修空调了,一直到下午1点才回家吃午饭。刚吃完饭,还没来得及打个盹,又开着车赶去下一家。
因为需要修理的单子太多了,一日三餐的时间都没个准点,但代师傅仍然觉得对不起那些需要修空调的居民。“本来估算好在头一家只需要30分钟就能修好的,但有时候修着修着就会发现其他故障,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自然就多了,耽误下一家享受清凉的时间了。”代师傅说,只要居民愿意等,就算再晚他也会过去。
尽管自己是名空调维修工,但代师傅的住所至今还没安装空调,他憨憨地笑笑说,一年里最冷和最热的时候我都不在家,装了空调也是浪费。
公路施工工人:头顶烈日脚踏热土
昨天上午9点30分,太阳烘烤着大地,空气中的热浪笼罩着大地,川流不息的汽车尾部喷射出的热气扑面而来,人就犹如站在巨大的蒸笼之中。当记者来到329国道一横一纵道路综合整治工程II标段时,施工人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施工。
“这块砖砌得太过去了,位置可以再挪过来点!”工地现场,胡业朵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不时弯腰拿起地上的砖头,一边用沙浆砌雨水井,一边还不时叮嘱着身边的工友。
公路上没有一丝风,也没有过多的遮挡物,胡业朵的脸、手臂都被晒得黝黑发亮,汗水挂在下巴上,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公路的另一侧,汽车不断飞驰而过,掀起一股股热浪。记者站了一会儿,就觉得脚底发烫,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湿了。
胡业朵告诉记者,这几天的工作,主要是砌雨水井和平整雨水井周边的路面。其中最辛苦的是,自己每天至少要上千次地弯腰。因为雨水井的位置偏低,工作时要一直弯着腰。加上要去拿地上的砖头,还要一会站起一会弯腰。说话间,胡业朵弯腰拿起地上的砖头,目测了一下位置,用泥刀把砖头对半劈开,随后铲起沙浆,放好砖块,压平,再刮去多余的沙浆。
一个雨水井砌好后,胡业朵拿起打夯机器,用来平整压实雨水井周边的土。伴随着打夯机器的振动,胡业朵的身体也随之移动。地上的沙石泥土四处乱溅,不时溅到胡业朵的脸上和身上,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进了眼睛里,由于不断受到汗水的刺激,他的眼睛已经变得通红。
到了10点30分,胡业朵也有了休息的机会。他擦了擦满脸的汗,倒好矿泉水,“咕咕”几下一饮而尽,随后把湿透了的衣服掀至胸部,拿下帽子扇了起来。“我们工作时头上太阳晒,脚下火烫的路面烤,身体水分迅速蒸发。先是一身汗,然后是一身盐!为了补充水分,我每天至少要喝10多斤水,这样的桶装矿泉水喝上半桶没问题。”胡业朵指着身旁的桶装矿泉水笑着说到。
今年50岁的胡业朵来自安徽宿州,从事路面施工已经15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早上5点就开始工作,干到中午10点半休息,下午3点工作到6点,晚上加班的话是7点30分到11点。“这个工作强度很大,特别是酷暑天,就更加辛苦。”胡业朵说,工作虽说辛苦,但他却很满足。“现在不但每天有30元的高温补贴,而且施工单位对我们工人也十分关心,经常送来防暑药品和食物,让我们感觉很温暖,工作起来也有劲头。”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