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排戏,群星越剧社的年轻人还会组织其他活动,比如郊游。
年轻人中,还有票友吗?宁波,有吗?有!
据《现代汉语词典》,票友,是对业余的戏曲演员的一种称谓;据百度百科,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爱好者。两者的解释基本一致。票友虽不以戏曲为职业,却以独特的姿态而存在,因“戏”而改变生活。
宁波市“相约梨园”第二届戏剧票友大赛已进入决赛阶段。此次比赛,全市各地一共有近300位票友在舞台上一展丰采,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宁波到底有多少年轻戏迷,不好统计。但我们知道宁波活跃着许多业余戏曲社团,比如有个群星越剧社,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而且80%以上为本科学历。他们不仅看戏、懂戏,还爱演戏。他们的表演,透露出一股对越剧的浓浓深情。从他们身上,记者看到了传统文化和时尚的结合,看到了戏剧在民间强大的生命力,更看到了由爱好迸发出的激情和力量……
“把行头拿出来看看,都是一种满足”
徐松 男 26岁 大学教师
徐松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喜欢听越剧,也喜欢唱越剧。有时,“90后”的学生免不了跟他开玩笑:“嗨,徐老师,您还好这口啊?”事实上,这样的惊奇出现在很多初识徐松的人身上,“只要知道我会唱越剧,无一不是张大嘴巴,一脸的惊讶。”
“可是,喜欢越剧,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徐松头一抬,眼神透着几分执拗。光看他的外表还真跟戏曲搭不上边。但是,只要一上台,徐松就完全像换了个人似的,眼角眉梢、举手投足,尽显儒雅俊秀的“公子范儿”。
徐松是慈溪胜山镇人。“我小时候,镇里办庙会,就会请来一些民间越剧团,断断续续地唱上一个月。”这样的日子,对徐松这些孩子来说,是无比欢欣的,“看演员们穿得花花绿绿的,咿咿呀呀地唱,多有意思的事啊。”
“那个时候,看热闹多过于欣赏。”直到上了初中,徐松才渐渐地品出越剧的味道来。慢慢地,他也能哼上几段了。徐松记得,彼时杭州电台有档节目,叫《戏迷金三角》。“印象中,每周日的下午都会播上两个小时。”一到那个时间,徐松就准时守在收音机前。有时听得心痒痒了,他也会打电话过去,自己唱上一段。越剧,一般以女子的形态出现。电话打到电台,连主持人也有了几分惊讶:这么小的男生,能唱越剧,不容易!
徐松打趣道,初中时光,他是在与父母的“战争”中度过的。父母其实并不支持他的这一爱好,为此,“不知道摔破了多少随身听和光盘。”
之后到了宁波上大学,结识了一批喜欢越剧的朋友,后来又进了群星越剧社,徐松形容说,那感觉,仿佛推开了一扇门———“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些年,徐松陆陆续续给自己添置了6身行头,其中5身是他特意跑到“越剧之乡”嵊州量身定做的,“每套得花上六七百元钱。”其实这些行头,很多时候派不上用场,“我们出去演出,多数时候男生是给女生当绿叶的。”徐松说,但即便是把这些行头拿出来看看,都是一种满足。
在现在这个娱乐非常发达、丰富,生活节奏又非常快的年代,能静静地坐下来听一出一句唱词可以唱几分钟的戏,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徐松说,他心烦气躁时,就喜欢听越剧,“那些莺歌燕舞般的调子,能让我躁动的心禁不住温软起来,渐渐地变得安静。”下班回家路上,有时兴致来了,徐松也会哼上一段越剧,而全然不在意周围人奇怪的眼光。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