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一只、二只、三只……昨天早上,观海卫种粮大户徐国其叫了一台挖掘机在稻田里挖沟,突然,挖掘机巨臂下露出一只只圆形的碗状器具,而且越挖越多。“这不会是文物吧?”惊异之下,徐国其赶紧拨通了市文管办的电话。
半个小时后,市文管办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初步断定,徐国其从稻田里挖出来的30多只碗状器具叫匣钵,是宋代瓷窑里用来烧制瓷器的窑具。
当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赶到观海卫南港村,徐国其把记者带到了一片稻田中。在一条刚开挖好的沟渠边,田埂路上堆放着一大堆沾满泥浆的圆形器具,呈灰黑色,粗看就似一只只泥碗。这些“碗”的形状有点怪异:“碗”内凸起,翻过来的“碗”底却是凹进去的。徐国其用尺量了一下,几只“碗”的口径稍有差异,在15至16厘米之间,高度7至8厘米,用手触摸,手感十分粗糙。“你看,这里还有很多呢。”顺着徐国其手指的地方,记者看到下面的沟渠内,一只只圆形器具半露在泥水中,“长”得和上面堆放的一模一样。
徐国其在当地承包种植了300亩稻田,当天早上7点多,他叫人开着一台挖掘机前来挖沟排水。挖了大约五六十厘米深,突然,挖掘机挖出了一只“泥碗”。“当时,我还跟挖掘机工人开玩笑说,这碗可以拿回家给小猫小狗用。”徐国其说,没想到,接下来又挖出了好几只。他俩忍不住拿起铁撬跳下沟渠又挖了一会,令他们惊异万分的景象出现了:直径约10多厘米、呈半圆形的范围内,泥土下整整齐齐交叉层叠着一只只“碗”。挖出来30多只后,徐国其不敢再挖了,因为以前他在报纸上看到过什么地方发现古代遗址、什么地方发现了文物等。他怕万一真是遗址或者文物,被他俩这样一挖,无意中遭到破坏,这可不得了。于是,赶紧和观海卫镇联系,并通过镇干部很快和市文管办取得了联系。
在猜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时,徐国其和几位村民拿了几只“碗”清洗后仔细辨认,结果还真有了新发现:在其中一只的底部,发现还粘连着一个呈青绿色的瓷器,不过并不完整,好像是一个青瓷碗。另外一只“碗”内,同样有青瓷碎片……
“它是古代烧窑用的窑具,叫匣钵。”市博物馆副馆长、市文管办副主任徐宏鸣告诉记者,可以确定这批匣钵的年代为宋代,出现宋代匣钵并不代表着这里就是宋代窑址。从现场匣钵整齐堆砌围成的形状来看,初步推断这些匣钵很可能是有人把它运过来作为堆砌井壁之用。至于是哪个年代的人搬运而来,目前还很难判断,但可以断定肯定是宋代及之后的人。徐副馆长表示,就匣钵本身来说,因为它只是一种古代烧窑的器具,并不能说有多珍贵,至于其他的考古研究价值,还要看之后的具体考察和发现。
目前,市文管办已暂时叫停了这一带的挖掘工作,并将该区域保护起来。市文管办表示,他们会马上联系上级考古机构,等待考古专家的意见后再对这一带的开挖工作进行定夺。
相关链接:
匣钵是重要的制瓷工具,种类很多。利用匣钵,可使瓷受热均匀,不因烟熏而变色,又可增大炉窑容量。匣钵出现于宋代早期,一种用耐火土烧成的钵状物或圈状物或饼状物,取代了支钉、垫柱等原始窑具,还有一种无底脚碗状匣钵。经测试,南宋初期漏斗式匣钵耐火度为1500度。宋代中期出现了平底圆筒状兜脚匣钵,还有多级覆烧垫钵(瓷质)和桶式平底匣钵。宋后期使用瓷质“L”形支圈。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