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丹娜家中墙上挂着一溜的奖牌。
昨天下午,中国女排对战土耳其。比赛开始前,身着10号队服的单丹娜在镜头里一晃而过,单妈妈满心欢喜:“看,我家女儿!”
事实上,早在前一个晚上,单丹娜的父亲单根生就知道女儿不会上场。但是,即便只是看到单丹娜偶尔从镜头前晃过的身影,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特意从温州赶回家看直播
单丹娜的家,在奉化溪口镇的中山路上,是一幢沿街的三层楼房。看到记者,单爸爸欲言又止。后来,他道出了实情:“其实,女儿叮嘱过我们,不要接受记者采访。她说,老把她写得那么好。这样不好。”单妈妈在一边搓着手,补充说:“再说了,她也没做出什么成绩。”
单家人的谦虚,一如女儿的低调。这个21岁的国家排球队队员,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惜字如金,并一再表示:“没什么好说的。”
单根生说,因为女儿的关系,他们夫妻俩才开始看排球比赛的。单根生今年在温州承包了一座雷笋山,平时就住在山上。“山上信号不好,很多频道都收不到。”有时,碰到单丹娜的比赛,他还得朝家里打电话问结果。
一个星期前,单根生就回到了奉化,给自己“放长假”,只是因为“不想错过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的比赛”。
其实,女排在伦敦比赛的前一天,身在伦敦的单丹娜就细心地给父母发个短信,报个上场时间。“我们就换算成北京时间,然后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单根生说。
女儿从来不对我们说苦字
单家一楼的客厅,到处留有单丹娜的痕迹。一侧的墙上,挂着一溜的奖牌,单根生特意做了两个木架子,用来挂这些奖牌。电视机左侧,是一个醒目的排球,排球上密密麻麻都是签名,记者看到了“王一梅”“张磊”等人的名字。
“都是国家队队员。”单根生头也不回地说。他双眼正紧盯着屏幕,屏幕上晃动的中国队员的脸庞都是他熟悉的,尽管他并不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她们人都很好,一点都没有架子。”当中国女排在北仑集训的时候,单根生和妻子总要抽出时间去看女儿,“队友们看到我们,会很亲热地叫我们叔叔、阿姨。”单丹娜也老跟父母提起,队员们对她很好,把她当小妹妹一样,也很照顾她。
比赛暂停的时候,镜头扫到了单丹娜,她正在给队友张磊按摩。单妈妈有些担心地喃喃自语:“她是不是又瘦了?”
“我们这个女儿,从来不对我们说一个‘苦’字。”单妈妈说,“上次亚锦赛前她手臂扭伤,她都没跟我们说,我后来还是看了报纸才知道的。”单妈妈曾去看过女儿训练,“好几个小时,就这么不停地跑啊、跳啊,一场训练下来,身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这让她看得很揪心,“她不跟我们说,但我们都知道。”
七八岁就开始为家里做饭
单丹娜还有一个弟弟,比她小4岁,“她小的时候,她父亲开农用车,我要去帮忙,弟弟基本上都是她带的。”回忆起往事,单妈妈有些动情,“她七八岁时就为我们做饭了。”
单丹娜家并不富裕。16年前,买下现在这套房子时,家里还欠下不少钱。其实,单丹娜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时年年都是三好生,初中时还考上了奉化最好的中学。”但是,单丹娜最后还是选择少体校,走上专业体育的道路。单妈妈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13岁的女儿说的一句话:“爸、妈,你们的负担太重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单根生和妻子也一直纠结于“女儿是读书好,还是走体育这条路好”这个问题,现在,他们想通了。昨天,单妈妈笑着告诉记者:“两个都好,只要能做出成绩。”
单根生从茶几上拿出厚厚一沓报纸说:“上面都是一些关于单丹娜的报道,亲戚邻居只要看到了,都会帮我们留着。”
“隔壁邻居都很关心我们女儿。”单根生说,他们很多人本来是从来不看女排比赛的,“但是现在都爱看了。”
昨天比赛结束时,中国队3:1战胜“黑马”土耳其,两战两胜,几乎锁定八强一席。这让单家都有些兴奋,“又可以在奥运赛场上多看女儿几眼了。”
宁波晚报记者梅薇/文胡龙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