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一方银幕,带去一片多彩世界
稿源: 慈溪日报   2012-08-02 12:24:13报料热线:81850000

  在桥头镇毛家,露天电影吸引了众多新老村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一道闪电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市电影公司经理陆敏看到这一幕时,心跳开始“扑通、扑通”加速,马上拿起手机拨出了一个个号码,因为在遍及慈溪各地的乡村,20多名电影放映员正在空地上放映露天电影……

  突降大雨,

  20多名放映员

  全成“落汤鸡”

  那天,放映员胡杭军正在庵东元祥村为村民放映《京武传奇》,精彩的片子吸引了五六百名村民前来观看。就在大伙看得入迷时,头顶划过一道闪电,随着几声闷雷,大雨很快倾盆而下。村民背着椅子扛着凳子赶紧小跑着四散而去。空空的广场上,只有胡杭军还在忙着收机器……

  “闪电过后,雨马上就来了,收设备都来不及。”胡杭军说,几滴雨水下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放映机散热,因为电影放映设备必须散热后才能关机,否则很容易损坏。然而,老天爷就连这短短的散热时间也没留给他,几分钟不到,大雨倾盆而下。撑着伞为设备散完热,再关机把放映设备搬到车内,胡杭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了。

  就在胡杭军被淋得全身湿透之前,在周巷一村内放电影的应志森同样被大雨浇了个透。“我接到电话时,人早就淋湿了。”应志森说,那天的大雨是从西边开始的,陆经理打电话时,西边早已大雨如注,因此他是最早淋到雨的放映员。

  因为这场大雨来得太突然,尽管陆敏及时拨打了电话通知各地放映员注意,但当天,陈国芳、劳冲勇、胡尔剑等20多名放映员无一例外全被淋成了“落汤鸡”。

  陆敏动情地说,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又何止一次两次,每年雷雨季节和台风期间,这种事情更是家常便饭。正因如此,一会经受高温炙烤一会又遭遇暴雨袭击的放映员身体常常被弄出毛病,但第二天,挂完点滴后他们又照常上岗了。陆敏说,遇到突降暴雨,她最担心的是放映员的生命安全,因为露天放映设备突遇大雨,很容易发生“带电操作”的危险性,所以每到小分队下乡放映的傍晚,只要看到头顶有闪电划过,她都会胆战心惊,赶紧打电话提醒。

  放映员们不但要经受夏夜台风雷雨的洗礼,冬天还要和呼啸的北风作斗争。“去年冬天天气最冷的一天,他围着放映机跑了几十圈呢。”几名放映员和陈国芳开起了玩笑。每年冬天,陈国芳的妻子都会给丈夫买好最厚实的大衣、围巾和帽子,把他全副武装起来。但尽管如此,这些都还是难以抵挡冬夜刺骨的寒冷。

  偏远山村,

  为放电影

  他连吃了8顿方便面

  在慈溪的地图上,掌起任家溪村是个偏远的山村,但村民和城里的居民一样,同样渴望能经常看到精彩的影片。三年前,电影放映员应志森来到那里,为该村两个自然村连续放了8个晚上的电影。由于地处偏僻,附近又没快餐店,这8天他每顿晚餐都是方便面。

  下乡放电影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以为到达当晚就开机放映。其实,为了让更多村民知晓当天是放下乡电影的日子,一般在电影放映的当天上午,电影公司便会与当地联系,找好地方把银幕先挂起来,以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返回后稍作休息,下午两点左右便由一辆车子依次把一台台放映设备送到各个放映点。

  因为任家溪地方偏僻,设备到达后,应志森就要守着放映机等候晚上放电影了。晚饭前,问了很多村民都说附近没有快餐店,应志森只得匆匆泡了碗方便面吃完便开始放电影。之后的7天,因为实在找不到用餐的地方,他每天都以方便面充饥。

  越是偏远小村的村民,对电影的渴望越强烈,正是村民这些淳朴的愿望,让电影小分队一次又一次走进了偏远小村。

  放映员陈国芳清楚地记得,2008年他们来到掌起镇长溪村一个叫桂夹岙的山坳坳时,村民扶老携幼而来。许多老人说,已经很久没看电影了。当晚,因为没有场地,挂在一户村民屋檐下的电影银幕一直拖到了地上,但村民们照样看得有滋有味。多年前,在新浦镇一个靠海的小村庄,同样感人的一幕在电影放映前呈现:村民们围在一起用铁铲等工具平整土地,看到放映员到了,几位村民回家扛来了毛竹竿,一起帮着挂银幕、搬设备……晚饭后,村民扛着长凳抱着孩子而来。这一晚,其实现场看电影的村民总共只有20多人,但已经是全村出动了,因为村小,而且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哪里有村民的渴盼,哪里就有电影小分队的足迹。“只要有观众,无论有多偏远,也不论人数多么少,我们都会把电影送到村民家门口。”陆敏说,下乡电影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有些村小村民人数不多,但放映员还是愿意跑几十里路去服务,为的就是那里有最淳朴的渴望。

  他们付出艰辛劳动,

  村民回报满腔热情

  这些年,电影小分队放映员在送电影的过程中,经常会去一些偏远小村。而不少村民的淳朴也让他们在艰辛中感受到无比温暖。

  有一次,陆敏和一名电影放映员去一个小山村放电影,撑好银幕后,问村民哪里有快餐店,结果大伙都说没有。“当时我们想随便找家小店买些糕点充饥。”然而,村民的回答是小店也没有。在一名村干部的再三邀请下,他们去了他家里吃饭。结果,家境贫困的村干部赶去附近的菜场买了一条带鱼,又把家里几乎所有的鸡蛋都拿出来招待他们。这顿饭,炒的、蒸的,桌上几乎全是鸡蛋做的菜。“因为菜不多,他一定让我们先吃,连他家里的老母亲都是等我们吃完才吃的。”陆敏说,这顿饭让她至今记忆深刻,村干部一家的淳朴和好客让他们永生难忘。

  “越偏僻的小村,村民看电影的劲头越高。”电影放映员胡尔剑说,每次到远离城区的偏远小村去放电影,那里的村民都会争着给他们递茶倒水,有的甚至大老远的从家里提来热水瓶,许多村民还自告奋勇当放映员“助手”。

  今年5月的一天,已经晚上10点多了,放映员应志森在周巷新潮村石板弄小村放完电影准备收设备。此时,观众大都已散去,突然,他看到一名年轻男子骑着三轮车停在他身边。“我是来帮你装机器的。”说着,小伙子下了车,帮他一起搬设备。应志森这才发现,他还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原来,小伙子是新塘头小村的,听说第二天要去他们村放电影,兴奋之余自告奋勇前来运设备。为此,他已经等候多时了。

  7月21日晚,下乡电影《血战千顷洼》送到了掌起公园。记者看到,6点刚过,已经有数百名新老村民等候观影。“起风了,用根绳固定银幕。”村民李国良提醒放映员陈国芳后,跟陈国芳一起用绳子穿过银幕底下的洞,打结、绑石头。李国良说,只要放电影他都会来看,放映员很辛苦,早点来,有什么事就可以帮一把。7时左右,来自四川的胡明元拿着小板凳坐在最前面,旁边还坐着老婆和兄弟一家。“我们每次都来,放映员师傅都认识我们了。”胡明元笑呵呵地说。

  23支电影小分队,

  十年下乡

  送出电影3万场

  南至匡堰岗墩村、横河大山村,东至龙山金夹岙村,西至周巷双潭村,北至庵东西三村……从2003年至今的十年中,市电影公司的23支电影放映小分队足迹遍及了慈溪的角角落落。一组统计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一切:十年中,电影小分队下乡为村民送电影3万余场,观众人数超过800万人次;从2003年的每年送出百场下乡电影,至2007年后,每年增至4000场以上,观众人数也急剧增加;仅去年一年,市电影公司送出下乡电影4500场,观众达到130万人次。

  为了让农民看到丰富多彩的影片,在农村影片片源的选择上,市电影公司也动了不少脑筋:多选积极向上反映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片;多选贴近农村群众、娱乐趣味浓的影片;多选科学种田、农业养殖等实用性强的科普教育影片;多与村民沟通,根据村民喜好选择下乡电影。“送电影不只是放一场电影,也为广大观众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增进新老村民之间的了解。”陆敏说。

  从2003年的“百场电影进农村”到现在每年有数千场电影送进农村;从原来的胶片电影到现在先进的数字设备放映电影;从把银幕挂在村民家的墙壁上,到现在农村越来越多的电影广场……电影下乡见证了时代沧海桑田的变迁,也改变着农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

  “电影下乡”是项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农村电影小分队的放映员们用一方银幕,给百万新老村民带去了一个多彩世界。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一方银幕,带去一片多彩世界

稿源: 慈溪日报 2012-08-02 12:24:13

  在桥头镇毛家,露天电影吸引了众多新老村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一道闪电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市电影公司经理陆敏看到这一幕时,心跳开始“扑通、扑通”加速,马上拿起手机拨出了一个个号码,因为在遍及慈溪各地的乡村,20多名电影放映员正在空地上放映露天电影……

  突降大雨,

  20多名放映员

  全成“落汤鸡”

  那天,放映员胡杭军正在庵东元祥村为村民放映《京武传奇》,精彩的片子吸引了五六百名村民前来观看。就在大伙看得入迷时,头顶划过一道闪电,随着几声闷雷,大雨很快倾盆而下。村民背着椅子扛着凳子赶紧小跑着四散而去。空空的广场上,只有胡杭军还在忙着收机器……

  “闪电过后,雨马上就来了,收设备都来不及。”胡杭军说,几滴雨水下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放映机散热,因为电影放映设备必须散热后才能关机,否则很容易损坏。然而,老天爷就连这短短的散热时间也没留给他,几分钟不到,大雨倾盆而下。撑着伞为设备散完热,再关机把放映设备搬到车内,胡杭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了。

  就在胡杭军被淋得全身湿透之前,在周巷一村内放电影的应志森同样被大雨浇了个透。“我接到电话时,人早就淋湿了。”应志森说,那天的大雨是从西边开始的,陆经理打电话时,西边早已大雨如注,因此他是最早淋到雨的放映员。

  因为这场大雨来得太突然,尽管陆敏及时拨打了电话通知各地放映员注意,但当天,陈国芳、劳冲勇、胡尔剑等20多名放映员无一例外全被淋成了“落汤鸡”。

  陆敏动情地说,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又何止一次两次,每年雷雨季节和台风期间,这种事情更是家常便饭。正因如此,一会经受高温炙烤一会又遭遇暴雨袭击的放映员身体常常被弄出毛病,但第二天,挂完点滴后他们又照常上岗了。陆敏说,遇到突降暴雨,她最担心的是放映员的生命安全,因为露天放映设备突遇大雨,很容易发生“带电操作”的危险性,所以每到小分队下乡放映的傍晚,只要看到头顶有闪电划过,她都会胆战心惊,赶紧打电话提醒。

  放映员们不但要经受夏夜台风雷雨的洗礼,冬天还要和呼啸的北风作斗争。“去年冬天天气最冷的一天,他围着放映机跑了几十圈呢。”几名放映员和陈国芳开起了玩笑。每年冬天,陈国芳的妻子都会给丈夫买好最厚实的大衣、围巾和帽子,把他全副武装起来。但尽管如此,这些都还是难以抵挡冬夜刺骨的寒冷。

  偏远山村,

  为放电影

  他连吃了8顿方便面

  在慈溪的地图上,掌起任家溪村是个偏远的山村,但村民和城里的居民一样,同样渴望能经常看到精彩的影片。三年前,电影放映员应志森来到那里,为该村两个自然村连续放了8个晚上的电影。由于地处偏僻,附近又没快餐店,这8天他每顿晚餐都是方便面。

  下乡放电影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以为到达当晚就开机放映。其实,为了让更多村民知晓当天是放下乡电影的日子,一般在电影放映的当天上午,电影公司便会与当地联系,找好地方把银幕先挂起来,以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返回后稍作休息,下午两点左右便由一辆车子依次把一台台放映设备送到各个放映点。

  因为任家溪地方偏僻,设备到达后,应志森就要守着放映机等候晚上放电影了。晚饭前,问了很多村民都说附近没有快餐店,应志森只得匆匆泡了碗方便面吃完便开始放电影。之后的7天,因为实在找不到用餐的地方,他每天都以方便面充饥。

  越是偏远小村的村民,对电影的渴望越强烈,正是村民这些淳朴的愿望,让电影小分队一次又一次走进了偏远小村。

  放映员陈国芳清楚地记得,2008年他们来到掌起镇长溪村一个叫桂夹岙的山坳坳时,村民扶老携幼而来。许多老人说,已经很久没看电影了。当晚,因为没有场地,挂在一户村民屋檐下的电影银幕一直拖到了地上,但村民们照样看得有滋有味。多年前,在新浦镇一个靠海的小村庄,同样感人的一幕在电影放映前呈现:村民们围在一起用铁铲等工具平整土地,看到放映员到了,几位村民回家扛来了毛竹竿,一起帮着挂银幕、搬设备……晚饭后,村民扛着长凳抱着孩子而来。这一晚,其实现场看电影的村民总共只有20多人,但已经是全村出动了,因为村小,而且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哪里有村民的渴盼,哪里就有电影小分队的足迹。“只要有观众,无论有多偏远,也不论人数多么少,我们都会把电影送到村民家门口。”陆敏说,下乡电影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有些村小村民人数不多,但放映员还是愿意跑几十里路去服务,为的就是那里有最淳朴的渴望。

  他们付出艰辛劳动,

  村民回报满腔热情

  这些年,电影小分队放映员在送电影的过程中,经常会去一些偏远小村。而不少村民的淳朴也让他们在艰辛中感受到无比温暖。

  有一次,陆敏和一名电影放映员去一个小山村放电影,撑好银幕后,问村民哪里有快餐店,结果大伙都说没有。“当时我们想随便找家小店买些糕点充饥。”然而,村民的回答是小店也没有。在一名村干部的再三邀请下,他们去了他家里吃饭。结果,家境贫困的村干部赶去附近的菜场买了一条带鱼,又把家里几乎所有的鸡蛋都拿出来招待他们。这顿饭,炒的、蒸的,桌上几乎全是鸡蛋做的菜。“因为菜不多,他一定让我们先吃,连他家里的老母亲都是等我们吃完才吃的。”陆敏说,这顿饭让她至今记忆深刻,村干部一家的淳朴和好客让他们永生难忘。

  “越偏僻的小村,村民看电影的劲头越高。”电影放映员胡尔剑说,每次到远离城区的偏远小村去放电影,那里的村民都会争着给他们递茶倒水,有的甚至大老远的从家里提来热水瓶,许多村民还自告奋勇当放映员“助手”。

  今年5月的一天,已经晚上10点多了,放映员应志森在周巷新潮村石板弄小村放完电影准备收设备。此时,观众大都已散去,突然,他看到一名年轻男子骑着三轮车停在他身边。“我是来帮你装机器的。”说着,小伙子下了车,帮他一起搬设备。应志森这才发现,他还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原来,小伙子是新塘头小村的,听说第二天要去他们村放电影,兴奋之余自告奋勇前来运设备。为此,他已经等候多时了。

  7月21日晚,下乡电影《血战千顷洼》送到了掌起公园。记者看到,6点刚过,已经有数百名新老村民等候观影。“起风了,用根绳固定银幕。”村民李国良提醒放映员陈国芳后,跟陈国芳一起用绳子穿过银幕底下的洞,打结、绑石头。李国良说,只要放电影他都会来看,放映员很辛苦,早点来,有什么事就可以帮一把。7时左右,来自四川的胡明元拿着小板凳坐在最前面,旁边还坐着老婆和兄弟一家。“我们每次都来,放映员师傅都认识我们了。”胡明元笑呵呵地说。

  23支电影小分队,

  十年下乡

  送出电影3万场

  南至匡堰岗墩村、横河大山村,东至龙山金夹岙村,西至周巷双潭村,北至庵东西三村……从2003年至今的十年中,市电影公司的23支电影放映小分队足迹遍及了慈溪的角角落落。一组统计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一切:十年中,电影小分队下乡为村民送电影3万余场,观众人数超过800万人次;从2003年的每年送出百场下乡电影,至2007年后,每年增至4000场以上,观众人数也急剧增加;仅去年一年,市电影公司送出下乡电影4500场,观众达到130万人次。

  为了让农民看到丰富多彩的影片,在农村影片片源的选择上,市电影公司也动了不少脑筋:多选积极向上反映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片;多选贴近农村群众、娱乐趣味浓的影片;多选科学种田、农业养殖等实用性强的科普教育影片;多与村民沟通,根据村民喜好选择下乡电影。“送电影不只是放一场电影,也为广大观众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增进新老村民之间的了解。”陆敏说。

  从2003年的“百场电影进农村”到现在每年有数千场电影送进农村;从原来的胶片电影到现在先进的数字设备放映电影;从把银幕挂在村民家的墙壁上,到现在农村越来越多的电影广场……电影下乡见证了时代沧海桑田的变迁,也改变着农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

  “电影下乡”是项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农村电影小分队的放映员们用一方银幕,给百万新老村民带去了一个多彩世界。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