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一山一水总关情——一位老人的东钱湖情结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8-05 10:08:38报料热线:81850000

  

  

  图为东钱湖的人文景点。

  令大多数人痴迷执着一生的往往是一品一物,而我们本期“赏玩客”的主角却是个钟情于山水的人,他将东钱湖的一山一水藏在心间,一生为之魂牵梦萦,他就是在东钱湖土生土长的仇国华。

  年近七旬的仇国华看上去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尽管他的爱好不少,书法、诗词样样在行,还管理着一家私营小厂,但他最在意的还是东钱湖的山山水水。在他的办公室里,这十多年来他走遍东钱湖得来的一手资料和写就的文稿就占了好几间房间,这些他都视作珍宝,而他的最终目标就是以一己之力编撰出一本新的东钱湖志。

  从小在湖边长大,一草一木都识得

  仇国华说,“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从小就在他的心中落了根。特别是他在鄞县七中读初中(现在是东钱湖旅游学校)和在正始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每周都要沿着湖畔的羊肠小道,徒步回家,再返校。如今算起来,“在这六年的中学时光里,竟绕湖150圈”,再加上后来在下水工作几十年的经历,“可以说,东钱湖的一草一木都认识我了!”仇国华自豪地说。

  2000年6月,一位朋友送给他一套民国三年(1915年)版的东钱湖志,以前很少接触东钱湖文史资料的他如获至宝,但是当他把志书一点一点地啃下来之后,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足感。早已对东钱湖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的仇国华觉得,这百年前的东钱湖志,其实远远不能涵盖东钱湖的全貌,而且所记之物也不够详尽,比如山林一章里提到的很多山,只有山名,没有具体地址,更没有俗名、植被、高度、面积及所拥有的文物古迹等,“或许以前的‘秀才’不曾亲身到过,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仇国华笑着说。那时候,写一本新修湖志的想法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2002年,仇国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开始撰志前的大量前期工作,包括查证文史资料、实地勘察、采访村中老人等。前期工作浩大繁复,但他乐在其中。

  这些年来,他研究《鄞县通志》、《鄞县志》、《四明谈助》及《宋元六志》等文史资料,对东钱湖的文史记载烂熟于胸,还亲自对湖畔的各处人文自然景点进行实地考证、查漏补缺,更是遍寻当地的长寿老人,听他们讲散落在民间的美丽传说……所幸的是,在他的带动下,一批从小生活在这儿的老钱湖人纷纷加入到了收集、整理东钱湖历史文化的行列中,他们不收一分酬劳,甚至自掏腰包地搜集东钱湖的历史文化资料,他们编撰的“宁波东钱湖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及“钱湖文史”内部交流刊物,内容丰富,历史性强,涵盖了东钱湖佛教文化、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历史名人等方方面面。

  百年过去,东钱湖的变化真不少

  2009年,仇国华参照《鄞县史志》中有关写志的资料,按照“年代有序、地域有界、史实有据、古迹有考、重写事实、不作评述”的原则,开始编写他的民间版新修湖志。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写作,初稿已经完成,共12编58章241节3200余条目,计39万8千多字。

  仇国华介绍,与百年前的民国版湖志相比,新湖志里的东钱湖有了很大改变,“不少人文自然资源,以前从未提到,或未详细提及,如今都在新湖志里补上了。”

  比如人文资源方面,在老的湖志里从未提到东钱湖的古窑,其实这里发现了10多个古窑遗址,大多为北宋时期的古窑,规模大,出土的瓷器品种也很多。据史料考证,当时生产的瓷器远销东南亚,质量堪比上林湖的越窑青瓷。还有东钱湖的石刻文化,老湖志里只记有名门墓道,未提及墓道石刻,其实后经专家考古发现,东钱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是我国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

  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更多,在老湖志里只提到了东钱湖有溪流18条,其实现在发现的有72条之多,其中在下水的南岙溪是东钱湖区域里的第二大溪流,由十条支流汇成。另外,在老湖志里,东钱湖的物产只占19页,现在新湖志里多达50页,物产的丰富可见一斑。就连湖里的鱼类如今发现的就达45种之多,让人始料不及。

  东钱湖的历史底蕴挖都挖不完

  仇国华说,除了人文自然资源,东钱湖的历史文化底蕴挖都挖不完。湖畔有60个景点,每个地方都有美丽的传说,这些故事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更给东钱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比如这里流传着“粒谷种九年,梅湖做秧田”的民谚,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它的背后有一个美丽传说呢。

  古时候,东钱湖一带稻田连同周围的山林、房屋、酒坊、钱庄都是大财主杨苗的家产。传说杨苗的小女儿杨梅为人聪明善良,乐于助人。一天,外地有个富翁慕名来求亲,说是要娶杨梅做他的媳妇。定亲那一天,杨苗问杨梅要什么嫁妆,杨梅沉思了片刻说:“女儿既不要金山银山,也不要珍珠宝贝,只要爹爹一粒谷,在田里种上九年,然后把种稻的田给女儿作嫁妆,就心满意足了。”杨苗哈哈一笑,欣然应允。

  自从杨梅讨一粒谷作嫁妆以后,年年风调雨顺。谷子越种越多,九年到期,有二万五千亩土地才够做秧田。这时,杨苗才如梦初醒,后悔莫及。杨梅出嫁那一天,她将作嫁妆的八万亩山坡田都分给了前来送行的乡邻……

  仇国华说,如今许多人到东钱湖玩,不知道该看什么,玩什么,其实这里除了有看不完的秀色山水,更有浓郁的文化内涵,有民俗文化,还有南宋文化、史氏文化、石刻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细细了解和品味,而他之所以十年磨一剑地编撰民间版湖志,正是为了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东钱湖留下一笔浓重的文化沉淀。

  宁波晚报记者李菁通讯员史美章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一山一水总关情——一位老人的东钱湖情结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8-05 10:08:38

  

  

  图为东钱湖的人文景点。

  令大多数人痴迷执着一生的往往是一品一物,而我们本期“赏玩客”的主角却是个钟情于山水的人,他将东钱湖的一山一水藏在心间,一生为之魂牵梦萦,他就是在东钱湖土生土长的仇国华。

  年近七旬的仇国华看上去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尽管他的爱好不少,书法、诗词样样在行,还管理着一家私营小厂,但他最在意的还是东钱湖的山山水水。在他的办公室里,这十多年来他走遍东钱湖得来的一手资料和写就的文稿就占了好几间房间,这些他都视作珍宝,而他的最终目标就是以一己之力编撰出一本新的东钱湖志。

  从小在湖边长大,一草一木都识得

  仇国华说,“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从小就在他的心中落了根。特别是他在鄞县七中读初中(现在是东钱湖旅游学校)和在正始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每周都要沿着湖畔的羊肠小道,徒步回家,再返校。如今算起来,“在这六年的中学时光里,竟绕湖150圈”,再加上后来在下水工作几十年的经历,“可以说,东钱湖的一草一木都认识我了!”仇国华自豪地说。

  2000年6月,一位朋友送给他一套民国三年(1915年)版的东钱湖志,以前很少接触东钱湖文史资料的他如获至宝,但是当他把志书一点一点地啃下来之后,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足感。早已对东钱湖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的仇国华觉得,这百年前的东钱湖志,其实远远不能涵盖东钱湖的全貌,而且所记之物也不够详尽,比如山林一章里提到的很多山,只有山名,没有具体地址,更没有俗名、植被、高度、面积及所拥有的文物古迹等,“或许以前的‘秀才’不曾亲身到过,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仇国华笑着说。那时候,写一本新修湖志的想法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2002年,仇国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开始撰志前的大量前期工作,包括查证文史资料、实地勘察、采访村中老人等。前期工作浩大繁复,但他乐在其中。

  这些年来,他研究《鄞县通志》、《鄞县志》、《四明谈助》及《宋元六志》等文史资料,对东钱湖的文史记载烂熟于胸,还亲自对湖畔的各处人文自然景点进行实地考证、查漏补缺,更是遍寻当地的长寿老人,听他们讲散落在民间的美丽传说……所幸的是,在他的带动下,一批从小生活在这儿的老钱湖人纷纷加入到了收集、整理东钱湖历史文化的行列中,他们不收一分酬劳,甚至自掏腰包地搜集东钱湖的历史文化资料,他们编撰的“宁波东钱湖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及“钱湖文史”内部交流刊物,内容丰富,历史性强,涵盖了东钱湖佛教文化、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历史名人等方方面面。

  百年过去,东钱湖的变化真不少

  2009年,仇国华参照《鄞县史志》中有关写志的资料,按照“年代有序、地域有界、史实有据、古迹有考、重写事实、不作评述”的原则,开始编写他的民间版新修湖志。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写作,初稿已经完成,共12编58章241节3200余条目,计39万8千多字。

  仇国华介绍,与百年前的民国版湖志相比,新湖志里的东钱湖有了很大改变,“不少人文自然资源,以前从未提到,或未详细提及,如今都在新湖志里补上了。”

  比如人文资源方面,在老的湖志里从未提到东钱湖的古窑,其实这里发现了10多个古窑遗址,大多为北宋时期的古窑,规模大,出土的瓷器品种也很多。据史料考证,当时生产的瓷器远销东南亚,质量堪比上林湖的越窑青瓷。还有东钱湖的石刻文化,老湖志里只记有名门墓道,未提及墓道石刻,其实后经专家考古发现,东钱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是我国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

  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更多,在老湖志里只提到了东钱湖有溪流18条,其实现在发现的有72条之多,其中在下水的南岙溪是东钱湖区域里的第二大溪流,由十条支流汇成。另外,在老湖志里,东钱湖的物产只占19页,现在新湖志里多达50页,物产的丰富可见一斑。就连湖里的鱼类如今发现的就达45种之多,让人始料不及。

  东钱湖的历史底蕴挖都挖不完

  仇国华说,除了人文自然资源,东钱湖的历史文化底蕴挖都挖不完。湖畔有60个景点,每个地方都有美丽的传说,这些故事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更给东钱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比如这里流传着“粒谷种九年,梅湖做秧田”的民谚,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它的背后有一个美丽传说呢。

  古时候,东钱湖一带稻田连同周围的山林、房屋、酒坊、钱庄都是大财主杨苗的家产。传说杨苗的小女儿杨梅为人聪明善良,乐于助人。一天,外地有个富翁慕名来求亲,说是要娶杨梅做他的媳妇。定亲那一天,杨苗问杨梅要什么嫁妆,杨梅沉思了片刻说:“女儿既不要金山银山,也不要珍珠宝贝,只要爹爹一粒谷,在田里种上九年,然后把种稻的田给女儿作嫁妆,就心满意足了。”杨苗哈哈一笑,欣然应允。

  自从杨梅讨一粒谷作嫁妆以后,年年风调雨顺。谷子越种越多,九年到期,有二万五千亩土地才够做秧田。这时,杨苗才如梦初醒,后悔莫及。杨梅出嫁那一天,她将作嫁妆的八万亩山坡田都分给了前来送行的乡邻……

  仇国华说,如今许多人到东钱湖玩,不知道该看什么,玩什么,其实这里除了有看不完的秀色山水,更有浓郁的文化内涵,有民俗文化,还有南宋文化、史氏文化、石刻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细细了解和品味,而他之所以十年磨一剑地编撰民间版湖志,正是为了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东钱湖留下一笔浓重的文化沉淀。

  宁波晚报记者李菁通讯员史美章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