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鄞州
鄞州悬慈村:历史厚重韵味长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8-05 10:10:25报料热线:81850000

  鲍家墈,秀水河环村而过。

  鲍家墈村中的清代老宅,处处可见马头墙。

  环绕鲍家墈村流过的秀水河,河水清澈见底。

  悬慈桥,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乘凉的老人。

  悬慈桥

  要看江南秀色,要体味最浓厚的人文底蕴,要探寻历史遗存古迹,还是要在这些古老的村落。就比如鄞州区鄞江镇的悬慈村。

  悬慈村到处散发着江南古村的清秀之美。走在进村小路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绿色。一路上,我们看到村子南面的山坡树林上憩息着成群的白鹭,在绿色中点缀着无瑕的白色,交织成一幅最美丽的田园山水图。

  【为您指路】从麦德龙坐公交627路车,在鄞江镇悬慈站下。

  【古村简介】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南部,北依鄞江,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地域面积6.6平方公里,由鲍家墈、悬慈、王家潭、下江宕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住户1657户,总人口4100人。

  古树,青藤,老宅

  来到鲍家墈自然村,一眼就被这秀色折服。一条源于村南的秀水河环村而过,一栋清代早期的老屋外爬满青藤,为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一群鸭子排着队从小路走过,仿佛雄赳赳气昂昂地巡视领地。然后便拾级而下,“扑通扑通”游入碧水。“秋潮倒卷秀溪桥,春色平分高尚宅”,这句诗无疑是这幅美景的最佳写照,同时诗句还点明了村北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隐居处。

  沿着小路,走进村子,一栋栋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宅,仿佛时光凝滞,远离尘世喧嚣。高高的马头墙是这里老宅最常见的,随意选了一处院子进门。我们的到来似乎打搅了其中一只花狗的午觉,蔫蔫地看了我们一眼就见怪不怪地走了。这个院子是很典型的七间两弄,偌大的一个院子居然才住着两户人家,有点冷清。不过因为屋檐下的燕巢,还有院中的一株葡萄树,上面已结了碧色小巧的葡萄,使得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地共处。

  在村中徜徉,竟还巧遇了村里的业余文保员孙爱国,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村子的历史渊源。鲍姓祖宗鲍德自南宋末迁入,为避胡元之乱自徽州来到此地。但根据考古发掘发现,该村后的狮子山有大量的墓葬群,其墓砖上刻有“宁康二年”字样,宁康二年即东晋孝武帝二年(公元374年),可见1600年前该地已有人居住和取土制砖了。清初,另一支鲍姓的分脉从江苏宜兴迁入这里,再次传入制陶技艺,故村民多以烧窑为业,现在村北小山上有古窑遗址多处,陶器碎片堆积层随处可见。村庄原来位于现村庄之西北、乌家岭附近,秀水河之北,后因烧窑取土,于明末逐渐迁建至秀水河南,旧村就被废弃为窑场。

  古桥,传说,诗人

  离鲍家墈两公里,有一座悬慈桥。走到这座古桥,正是下午两点多。廊桥上,清风徐徐,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乘凉老人。78岁的张善良老人坐在木凳上,一杯清茶,一只老狗为伴,安静地眺望远处,时间就这样静静淌过。对于这座桥的历史,老人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讲述。原来关于悬慈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晚期,金兵入侵,孝子张无择背着母亲一路乞讨来到这里。为躲避金兵,张无择将母亲隐蔽地悬挂于井潭,逃过一劫。后人因感其孝心,特别建了“悬慈庙”和“悬慈桥”。

  此桥民国五年重建,是我国典型的江南石墩木结构风雨桥。桥中间为人行道,两旁设有固定的木凳供路人憩息。有旧志载:“此地为鄞奉要道,商贸往来其间,络绎不绝。桥廊供过客歇息。”桥东堍原有“二圣殿”,传说原为祭祀“文武”二圣人,即孔夫子与关夫子。现“二圣殿”已毁,仍残存石柱数根,镌刻对联,其文为:“一部春秋匡汉室,五行辛草利民生。”根据其意,“二圣殿”所祀之神,不是民间所传,应为武圣人关羽和医圣人华陀。

  桥西堍也有一对联,其联文为:“地近诗人高尚宅,亭临佛阁永丰庵。”为什么说“地近诗人高尚宅”呢?原来,唐朝四明狂客大诗人贺知章,隐居时的高尚宅遗址及贺公钓台就在其村东。因为贺知章,这座普通的风雨桥似乎变得有些不一般,感觉多了一份唐诗的意境。如今,村庄扩建,乡村之间有了康庄大道,偶尔只有耕作的乡民、采风的文人行走在古桥之上,庵、庙、亭阁也都废弃,它仰卧着,带着丝丝寂寞。但它是坦然的,因为行走其间的俱是知音。

  历史遗存

  悬慈桥

  位于鄞江镇悬慈村境内,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全长18.34米,宽近6米,桥上覆盖木屋5间,以大柏木为梁,叠石4墩5孔。桥墙上,8根悬伸出的石梁,有力地承托着长达10.64米的木梁,使承重梁跨度缩短为8.94米,成为浙东罕见的伸臂式木梁廊桥。

  悬慈庙

  悬慈庙古称孝子庙,又称鲍德庙。相传北宋末,有一孝子张无择背娘乞讨于此而得名。宋淳熙五年,里人刘太公出资修建悬慈庙。清乾隆年间,里人鲍光重修悬慈庙。

  又据史载,宋中期,它山庙开庙庙祝,法号悬慈,将筹建它山庙多余部分建孝子庙,将原庙进行扩建。当地百姓为纪念庙祝悬慈,将庙改称悬慈庙。后殿大门悬匾一块,上书“孝感动天”,主要是纪念孝子张无择,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点评

  民间文保专家杨古城认为,紧依鄞江镇的悬慈村是鄞州区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落,鲍家墈和悬慈二处自然村都与唐代诗人贺知章隐居的传说相关,此地又曾是1200年前的古明州州治和古鄞县县城。经此往南可通向奉化、宁海、台州和象山,往北过鄞江可通余姚、慈溪、宁波和镇海。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古明州州治迁往三江口之后,古村落显然冷落,然而山环水抱、林茂土肥,此地可耕可读可商,历代先民曾在此发家立业。村落中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一批民居、古宅、老街、廊桥、古庙、古祠堂,留给后人对历史传说和秀美山水的依依情思。东南商报记者 张落雁 实习生 顾妍慧 通讯员 杨古城 文 记 者 王 鹏 摄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鄞州悬慈村:历史厚重韵味长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8-05 10:10:25

  鲍家墈,秀水河环村而过。

  鲍家墈村中的清代老宅,处处可见马头墙。

  环绕鲍家墈村流过的秀水河,河水清澈见底。

  悬慈桥,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乘凉的老人。

  悬慈桥

  要看江南秀色,要体味最浓厚的人文底蕴,要探寻历史遗存古迹,还是要在这些古老的村落。就比如鄞州区鄞江镇的悬慈村。

  悬慈村到处散发着江南古村的清秀之美。走在进村小路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绿色。一路上,我们看到村子南面的山坡树林上憩息着成群的白鹭,在绿色中点缀着无瑕的白色,交织成一幅最美丽的田园山水图。

  【为您指路】从麦德龙坐公交627路车,在鄞江镇悬慈站下。

  【古村简介】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南部,北依鄞江,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地域面积6.6平方公里,由鲍家墈、悬慈、王家潭、下江宕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住户1657户,总人口4100人。

  古树,青藤,老宅

  来到鲍家墈自然村,一眼就被这秀色折服。一条源于村南的秀水河环村而过,一栋清代早期的老屋外爬满青藤,为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一群鸭子排着队从小路走过,仿佛雄赳赳气昂昂地巡视领地。然后便拾级而下,“扑通扑通”游入碧水。“秋潮倒卷秀溪桥,春色平分高尚宅”,这句诗无疑是这幅美景的最佳写照,同时诗句还点明了村北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隐居处。

  沿着小路,走进村子,一栋栋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宅,仿佛时光凝滞,远离尘世喧嚣。高高的马头墙是这里老宅最常见的,随意选了一处院子进门。我们的到来似乎打搅了其中一只花狗的午觉,蔫蔫地看了我们一眼就见怪不怪地走了。这个院子是很典型的七间两弄,偌大的一个院子居然才住着两户人家,有点冷清。不过因为屋檐下的燕巢,还有院中的一株葡萄树,上面已结了碧色小巧的葡萄,使得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地共处。

  在村中徜徉,竟还巧遇了村里的业余文保员孙爱国,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村子的历史渊源。鲍姓祖宗鲍德自南宋末迁入,为避胡元之乱自徽州来到此地。但根据考古发掘发现,该村后的狮子山有大量的墓葬群,其墓砖上刻有“宁康二年”字样,宁康二年即东晋孝武帝二年(公元374年),可见1600年前该地已有人居住和取土制砖了。清初,另一支鲍姓的分脉从江苏宜兴迁入这里,再次传入制陶技艺,故村民多以烧窑为业,现在村北小山上有古窑遗址多处,陶器碎片堆积层随处可见。村庄原来位于现村庄之西北、乌家岭附近,秀水河之北,后因烧窑取土,于明末逐渐迁建至秀水河南,旧村就被废弃为窑场。

  古桥,传说,诗人

  离鲍家墈两公里,有一座悬慈桥。走到这座古桥,正是下午两点多。廊桥上,清风徐徐,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乘凉老人。78岁的张善良老人坐在木凳上,一杯清茶,一只老狗为伴,安静地眺望远处,时间就这样静静淌过。对于这座桥的历史,老人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讲述。原来关于悬慈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晚期,金兵入侵,孝子张无择背着母亲一路乞讨来到这里。为躲避金兵,张无择将母亲隐蔽地悬挂于井潭,逃过一劫。后人因感其孝心,特别建了“悬慈庙”和“悬慈桥”。

  此桥民国五年重建,是我国典型的江南石墩木结构风雨桥。桥中间为人行道,两旁设有固定的木凳供路人憩息。有旧志载:“此地为鄞奉要道,商贸往来其间,络绎不绝。桥廊供过客歇息。”桥东堍原有“二圣殿”,传说原为祭祀“文武”二圣人,即孔夫子与关夫子。现“二圣殿”已毁,仍残存石柱数根,镌刻对联,其文为:“一部春秋匡汉室,五行辛草利民生。”根据其意,“二圣殿”所祀之神,不是民间所传,应为武圣人关羽和医圣人华陀。

  桥西堍也有一对联,其联文为:“地近诗人高尚宅,亭临佛阁永丰庵。”为什么说“地近诗人高尚宅”呢?原来,唐朝四明狂客大诗人贺知章,隐居时的高尚宅遗址及贺公钓台就在其村东。因为贺知章,这座普通的风雨桥似乎变得有些不一般,感觉多了一份唐诗的意境。如今,村庄扩建,乡村之间有了康庄大道,偶尔只有耕作的乡民、采风的文人行走在古桥之上,庵、庙、亭阁也都废弃,它仰卧着,带着丝丝寂寞。但它是坦然的,因为行走其间的俱是知音。

  历史遗存

  悬慈桥

  位于鄞江镇悬慈村境内,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全长18.34米,宽近6米,桥上覆盖木屋5间,以大柏木为梁,叠石4墩5孔。桥墙上,8根悬伸出的石梁,有力地承托着长达10.64米的木梁,使承重梁跨度缩短为8.94米,成为浙东罕见的伸臂式木梁廊桥。

  悬慈庙

  悬慈庙古称孝子庙,又称鲍德庙。相传北宋末,有一孝子张无择背娘乞讨于此而得名。宋淳熙五年,里人刘太公出资修建悬慈庙。清乾隆年间,里人鲍光重修悬慈庙。

  又据史载,宋中期,它山庙开庙庙祝,法号悬慈,将筹建它山庙多余部分建孝子庙,将原庙进行扩建。当地百姓为纪念庙祝悬慈,将庙改称悬慈庙。后殿大门悬匾一块,上书“孝感动天”,主要是纪念孝子张无择,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点评

  民间文保专家杨古城认为,紧依鄞江镇的悬慈村是鄞州区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落,鲍家墈和悬慈二处自然村都与唐代诗人贺知章隐居的传说相关,此地又曾是1200年前的古明州州治和古鄞县县城。经此往南可通向奉化、宁海、台州和象山,往北过鄞江可通余姚、慈溪、宁波和镇海。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古明州州治迁往三江口之后,古村落显然冷落,然而山环水抱、林茂土肥,此地可耕可读可商,历代先民曾在此发家立业。村落中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一批民居、古宅、老街、廊桥、古庙、古祠堂,留给后人对历史传说和秀美山水的依依情思。东南商报记者 张落雁 实习生 顾妍慧 通讯员 杨古城 文 记 者 王 鹏 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