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文教孩子们学甬剧。 记者 胡龙召 摄
由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本报共同主办的“非遗小卫士”暑期集训营昨天开营。集训营的第一堂课是教学甬剧,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接触甬剧,这让他们感到很新鲜。
孩子参加集训营,爸爸来旁听
昨天的开营仪式9点开始,有家长带着孩子提前一个小时就守候在教室里了。
谢骏一的爸爸特意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只为给儿子当司机。谢爸爸是个“新宁波人”,他带儿子来参加集训营多少存了点“私心”,“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很多年,对这个城市的非遗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想来旁听一下。”看着孩子们一招一式地学甬剧,谢爸爸拿起相机按了几下快门,他和记者说:“多办点跟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性活动,一座城市就显得有档次了。”
就读于新芝小学的刘适恒有点感冒,说话间时不时会咳嗽一下,但他“不想错过这次的集训营”,因为“甬剧、传统游戏、剪纸、面塑和内家拳,这些活动我统统感兴趣。”刘适恒笑着说。刘适恒的父亲曾做过非遗普查工作,他对孩子的要求是“不一定非得学会这些传统技艺,但至少得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懂了几句唱词,他很兴奋
在昨天的集训营里,甬剧名家王锦文给孩子们讲起了甬剧文化。听到甬剧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底下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活泼开朗的金磊自称是“山西和浙江的混血儿”,尽管在宁波出生,在宁波长大,但是要听懂宁波话,甚至讲宁波话,对金磊来说有点难。台上,王锦文唱了一段《半把剪刀》,小金磊皱了皱眉头,“听是好听,可是都听不懂啊!”听到后来,小家伙依稀辨出了几句唱词。这让他兴奋不已,大声地叫:“听懂了,是山珍海味、咸菜淡饭!”上个星期,金磊还在山西的外婆家,“为了参加集训营赶回来的”。其实甬剧这个剧种,金磊以前听说过,听过宁海平调的他“一直好奇呢,就想来听听,甬剧到底是什么样的”。
来自惠贞书院的郑豪很认真,王锦文在台上讲,他在台下认真地记笔记。半堂课下来,他已经密密麻麻地记了一页纸。郑豪告诉记者:“我这是为了加深印象。”小家伙说话像个“小大人”,“因为能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了解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得。”
小姑娘学得快,回家要给父母露一手
“过去件件心酸事,老爷侬今日何必再谈起,卖身葬母多多有,我怎能与孝女曹娥比……”甬剧团有限公司的青年演员张欣溢教孩子们学唱甬剧经典剧目《半把剪刀》选段,孩子们学得很快,几遍教下来,就已经唱得有板有眼了。
“谁愿意上来,学学动作?”张欣溢的话一出口,呼啦啦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跑到台上去了。
“拇指和中指轻捏,食指和无名指要平行翘起……”张欣溢在前面示范,孩子们跟在后面学。记者发现,11岁的王思怡,无论唱还是演,在一群孩子里面显得比较出挑。经采访才发现,原来她有“底子”。“我民族舞已经考出了八级。”王思怡自豪地说,更重要的是,“宁波话我都懂,也能讲。”所以王思怡学甬剧学得很快,尽管这是小姑娘第一次听甬剧,但她说“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一堂课下来,除了“气息有些不足,中间的停顿依然有些掌握不好”外,小姑娘已经表演得有模有样了。“回家父母肯定会问,今天学什么了。”王思怡兴奋地表示:“到时就给他们露一手。”
宁波晚报记者 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