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江北慈城成校紧扣“慈孝”脉搏弘扬乡土文化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8-11 14:50:23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 再过一个多月,江北区将举办第四届中华慈孝节。作为全国慈孝文化发源地的江北慈城镇,拥有极其深厚的慈孝文化底蕴,孝行和善行并举的慈孝文化是慈城特有的乡风民俗。而慈城成校作为慈城镇唯一具备成人教育优势的学校,以慈孝文化知识读本编印为抓手,做好慈孝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工作,积极参与举办慈孝节各项活动,开展慈孝文化为主题活动。该校的“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瞄准妇女教育 探索慈孝文化发扬途径

  慈城镇自建立以来,慈孝之风甚浓,这也使得慈孝文化在慈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当地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专门成立了慈孝文化妇女教育的项目组,并以慈城镇成人学校为妇女教育培训的基地,整合各方的资源,为妇女教育办实事。

  慈城素有文化名人,人才辈出,慈城成校参考当地史籍和历史名人,编写慈孝乡土教材。根据历史古迹编撰相关教学内容,编写了关于孔庙、朱贵祠、方家台门等古迹的文字和图象资料。为加深妇女们对慈孝历史的了解,慈城成校还带领妇女们参观孝井、孝子路、孝子庙、孔庙儒教文化伦理道德学习,让无形的慈孝文化具有可感知的实物形象,更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

  当今的慈孝文化不再是对传统慈孝文化的原版照抄,而是赋予了它时代意义,慈孝文化从家庭扩展到邻里,从邻里延伸到社会。慈城成校自开展慈孝文化妇女教育以来,就开展了“慈孝家庭”和“慈孝之星”评选活动。活动成为深入挖掘慈孝文化内涵,推进“和爱工程”广泛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自评选活动开始后,全镇人民踊跃参与,为妇女慈孝文化的延伸搭建了一个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广大平台,并且在我们大家的身边树立起了一些慈孝的典型。

  挖掘民间工艺 培植特色产业

  近年来,慈城镇虽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但还有不少村民靠农林业吃饭。慈城成校本着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开设了“农科教结合”培训项目。

  在尝到了白茶有机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的成功甜头后,慈城成校又瞄准了辖区1万多余亩毛竹林业资源,系统开发毛竹产品,拓展毛竹产品市场,初步形成毛竹制品产业链。

  今年56岁的孙老汉是慈城镇五星村人,因为没有手艺,每天无所事事,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还引发家庭问题。

  在经人介绍参加慈城成校开展的“竹编织培训加工生产中心”培训后,孙老汉逐步学会了开竹、削片、剖篾、压刨、拉丝等技能,没过多久就成了一名竹编能手。

  “编织的年糕篮一个能卖30多元,我一个月也能领1200多元的‘工资’呢。”他高兴地说,有了固定工作使得他现在每天心情很好,麻将也不打了,家庭变得越来越和睦了。

  目前“竹编织培训加工生产中心”已有近百名农民参加,他们纷纷感叹的说:“谁会想到不值钱的毛竹也能编就我们的幸福路。”

  据慈城成校校长刘建国介绍,自2007年开始翠竹编织研究与实践以来,成立了慈城爱心竹编专业合作社,组建了327平方米的毛竹编织培训加工基地,长期聘任竹编技术人员,编写竹编教材,使基地成为集技能培训、订单联系、加工生产、产品销售四功能一体的产、教服务链,为慈城千年古镇日渐红火的旅业工艺品与名特产品包装,提供特色服务。

  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并行 提升居民文化素养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慈城当地居民对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考虑到大家的需求,方便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历教育,慈城成校打造过硬的教学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宁波电大区级教学点在慈城成校率先成立。

  该校先后开设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中职、专科、本科专业,累计毕业学员近3000名,实现普、职、教三者的对接融合。同时,该校与辖区酒店、商场、会计事务所、企业合作,建立了4个技能培训实习工场,全面提升学员实践操作能力。

  为全面提升居民文化素养,该校还着眼社区教育,利用周末及假期开设剑桥少儿英语、幼小衔接、跆拳道等培训班,满足社区青少年业余学习需求。同时,开设老年人阅览室、太极拳、书画、保健等老年专项教学服务,丰富老年人文化学习生活。目前,全镇接受慈城成校教育服务的社区居民已达75%。

  慈城成校校长刘建国表示,慈城成校以成人教育为重点,面向全镇社区(村)居民,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实效性,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服务三职能凸显成效,学校发展走出了一条高标准的新路子。  东南商报 薛丛川 张文明 徐建荣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

江北慈城成校紧扣“慈孝”脉搏弘扬乡土文化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8-11 14:50:23

  中国宁波网讯 再过一个多月,江北区将举办第四届中华慈孝节。作为全国慈孝文化发源地的江北慈城镇,拥有极其深厚的慈孝文化底蕴,孝行和善行并举的慈孝文化是慈城特有的乡风民俗。而慈城成校作为慈城镇唯一具备成人教育优势的学校,以慈孝文化知识读本编印为抓手,做好慈孝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工作,积极参与举办慈孝节各项活动,开展慈孝文化为主题活动。该校的“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瞄准妇女教育 探索慈孝文化发扬途径

  慈城镇自建立以来,慈孝之风甚浓,这也使得慈孝文化在慈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当地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专门成立了慈孝文化妇女教育的项目组,并以慈城镇成人学校为妇女教育培训的基地,整合各方的资源,为妇女教育办实事。

  慈城素有文化名人,人才辈出,慈城成校参考当地史籍和历史名人,编写慈孝乡土教材。根据历史古迹编撰相关教学内容,编写了关于孔庙、朱贵祠、方家台门等古迹的文字和图象资料。为加深妇女们对慈孝历史的了解,慈城成校还带领妇女们参观孝井、孝子路、孝子庙、孔庙儒教文化伦理道德学习,让无形的慈孝文化具有可感知的实物形象,更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

  当今的慈孝文化不再是对传统慈孝文化的原版照抄,而是赋予了它时代意义,慈孝文化从家庭扩展到邻里,从邻里延伸到社会。慈城成校自开展慈孝文化妇女教育以来,就开展了“慈孝家庭”和“慈孝之星”评选活动。活动成为深入挖掘慈孝文化内涵,推进“和爱工程”广泛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自评选活动开始后,全镇人民踊跃参与,为妇女慈孝文化的延伸搭建了一个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广大平台,并且在我们大家的身边树立起了一些慈孝的典型。

  挖掘民间工艺 培植特色产业

  近年来,慈城镇虽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但还有不少村民靠农林业吃饭。慈城成校本着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开设了“农科教结合”培训项目。

  在尝到了白茶有机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的成功甜头后,慈城成校又瞄准了辖区1万多余亩毛竹林业资源,系统开发毛竹产品,拓展毛竹产品市场,初步形成毛竹制品产业链。

  今年56岁的孙老汉是慈城镇五星村人,因为没有手艺,每天无所事事,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还引发家庭问题。

  在经人介绍参加慈城成校开展的“竹编织培训加工生产中心”培训后,孙老汉逐步学会了开竹、削片、剖篾、压刨、拉丝等技能,没过多久就成了一名竹编能手。

  “编织的年糕篮一个能卖30多元,我一个月也能领1200多元的‘工资’呢。”他高兴地说,有了固定工作使得他现在每天心情很好,麻将也不打了,家庭变得越来越和睦了。

  目前“竹编织培训加工生产中心”已有近百名农民参加,他们纷纷感叹的说:“谁会想到不值钱的毛竹也能编就我们的幸福路。”

  据慈城成校校长刘建国介绍,自2007年开始翠竹编织研究与实践以来,成立了慈城爱心竹编专业合作社,组建了327平方米的毛竹编织培训加工基地,长期聘任竹编技术人员,编写竹编教材,使基地成为集技能培训、订单联系、加工生产、产品销售四功能一体的产、教服务链,为慈城千年古镇日渐红火的旅业工艺品与名特产品包装,提供特色服务。

  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并行 提升居民文化素养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慈城当地居民对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考虑到大家的需求,方便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历教育,慈城成校打造过硬的教学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宁波电大区级教学点在慈城成校率先成立。

  该校先后开设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中职、专科、本科专业,累计毕业学员近3000名,实现普、职、教三者的对接融合。同时,该校与辖区酒店、商场、会计事务所、企业合作,建立了4个技能培训实习工场,全面提升学员实践操作能力。

  为全面提升居民文化素养,该校还着眼社区教育,利用周末及假期开设剑桥少儿英语、幼小衔接、跆拳道等培训班,满足社区青少年业余学习需求。同时,开设老年人阅览室、太极拳、书画、保健等老年专项教学服务,丰富老年人文化学习生活。目前,全镇接受慈城成校教育服务的社区居民已达75%。

  慈城成校校长刘建国表示,慈城成校以成人教育为重点,面向全镇社区(村)居民,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实效性,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服务三职能凸显成效,学校发展走出了一条高标准的新路子。  东南商报 薛丛川 张文明 徐建荣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