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百梁小学学生制作纸质桥梁模型。 薛丛川 摄
中国宁波网讯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在徐欣颖还未完全懂得这个世界之前,“桥”这个美丽的意象早已通过古老的童谣镌刻在了她幼小的心灵中。作为百梁人,百梁桥见证了她的出世,注视着她的生长。
现如今,陪伴徐欣颖成长的百梁桥跃然书本之上,进入课堂之间。她所就读的农村完小———洞桥镇百梁小学,在鄞州区创建特色学校之际,破解师资匮乏、经费短缺难题,根据区域特色,选择了学校边静静横卧了千年的百梁桥,进行“桥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来挖掘激发学生爱乡热情,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依托百梁桥 搭出桥文化
2009年,鄞州区全面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开发各自的校本课程,来提升教育内涵水平。
但这项工作令不少鄞州农村学校校长颇感头疼: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短缺、离中心城区远这是不争的事实,创建特色学校,拿什么与城区学校比?
“依托区域文化发展特色教育。”作为一所农村完小———鄞州区洞桥镇的百梁小学校长王平灵机一动,“我们边上不就静静地横卧着一座千年古桥———百梁桥吗,而且学校也是以此桥为校名,为何不利用百梁桥的文化资源,开展‘桥文化’校本课程的研发?”
“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与七塔寺齐名的千年古桥———百梁桥,始建于公元1078年,是宁波十大名桥之一。桥梁由124根圆杉大木架设而成,故名“百梁桥”,在浙东地区跨度最大、结构完整、历史悠久,被称为“浙东第一廊桥”。
“百梁桥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地方的特色,是研究本地梁桥建筑、乡土风情的实物例证。”百梁小学校长王平激动地表示,“如今,宁波大市内尚没有学校对‘桥文化’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践研究,我校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针对各年段学生 编写校本教材
为使桥文化能够有效地融入教学,学校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征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编写出了适合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期望通过校本课程学习,低段学生能认知各种桥梁以及桥梁的知识,能以绘画、捏泥等形式展现喜欢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桥的关注和兴趣,自觉爱护桥梁,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中段学生能了解各种桥梁的结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能以说、摄、写等方式赞美心中的桥梁,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高段学生则需掌握品析中外名桥,深入了解他们的构造艺术和设计风格,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桥的能力。
“没想到陪伴我一起长大的百梁桥跃然纸上。”土生土长在百梁桥边的四年级学生徐欣颖在拿到校本教材后感到别样亲切。
老家在贵州的学生龙银说:“书本上印着宁波的桥真美,不光有历史悠久的古桥,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灵桥、琴桥,希望爸爸妈妈有空能带我去看看。”
“教材都是由本校老师在课余时间编写的,难易程度是为自己的学生度身打造,”王平表示,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肯吃苦、勇创新的教师团队。
围绕桥文化 组织学生开展大型实践活动
据王平校长介绍,“桥文化”校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强调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并结合各类文体形式,增强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为此,学校围绕“桥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大型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三大节”和“三大活动”。“三大节”主要是“中外名桥”文化节、“飞跃彩桥”体艺节、“梦回廊桥”科幻节,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和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每节定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安排一系列活动,历时一个月,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三大活动”主要是“百梁启程”远足拉练活动、“百梁金桥”系列联谊活动、“百梁之星”推荐评选活动,分别安排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
还有“百梁桥爱心小队”,每星期五的下午,爱心小队的同学们都会前去百梁桥进行卫生打扫工作,义务为过往行人当小导游,讲解百梁桥历史,深受附近村民的好评。
王平表示,“桥文化”校本课程的的研究价值在于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整合学校活动,进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东南商报 薛丛川 余向溟 鲍琼芳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