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那些台风来临的日子:各具特色的台风天生活札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8月19日 08:15   【 】 【打印

2012年8月5日,受台风“海葵”影响,市区天空云团滚滚。记者 龚国荣 摄

  ①台风“海葵”过后,兴宁路边,大人带着孩子买菜回家。记者徐佳伟摄

  ②台风“海葵”过后,燃气公司员工在黄鹂社区送气。记者唐 严摄

  ③台风“海葵”过后,永丰西路新芝路口,丈夫背着妻子蹚过积水。记者龚国荣摄

  ④ 2004年9月,台风“海马”带来暴雨,消防官兵在海曙天封社区排水救灾。记者龚国荣摄

  城市巨变,生活巨变

  市民应对台风也从容了

  在“海葵”肆虐的日子里,看到了整个城市如何奋战,再去聆听最普通家庭的一次次抗台经历,就像是翻看一部城市生活的发展史,让人震撼。

  从1956年的“8·1”台风到1988年“8807”号台风,再到2004年“云娜”以及今年的“海葵”,宁波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应对台风除了准备的时间上充裕,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最深层的变化还是市民的心态:从抗衡自然的恐惧到应对天灾时的从容。这份从容,来自住、食、行的点点滴滴。

  “退休后搬进了贝家边,住在筒子楼二楼,一想到台风天积水不会漫上二楼,我就放心了。”经历过无数苦难的林阿婆说,那会儿,我还当上了居民小组长。台风天里,自家的事儿不用愁了,就和书记一块儿到处帮忙,给年纪大的人送吃的,若是一楼积水就帮着搬居民的冰箱上二楼。阿婆说,现在很多老人都跟着孩子搬进了新楼房,台风天里一觉睡到天亮已不是奢望。

  江东孔雀社区的居民周启芝今年也77岁,早年她住在镇明路。她说,现在信息灵通多了,自己不会再有遗憾。1956年的台风给她留下了无尽的愧疚。“二十出头的年纪特别贪睡,水漫金山了也没惊醒,后来瞥见马头墙被刮倒,这才知道台风来了。”周阿婆现在身子骨还挺硬朗,没事经常往社区跑。在她看来,社区是个信息中心,有动静,社区肯定最早知道。

  “台风来了,一开始用大喇叭挨家挨户喊,后来有了广播,现在电视报纸手机短信还有网络上到处都有。”虞凤仙60多岁还挺新潮的,说起台风的最新动态,她说光手机提醒短信都收到好多条,“了解全面了,心理准备和防范上都更周全。”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说,以前台风来了大家真觉得要“吓死了”。因为不知道台风有大,持续时间会多久,又会有多少不幸的人被台风卷走。“以前应对台风多靠运气,暴雨后的积水只能顺其自然慢慢退。如今市政道路改造,低洼的地方也逐步拆改了,积水的地方已经少得多了。”63岁的毛英娣说,缺衣少食没水喝,河面泛起死老鼠、死蛇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海曙天封社区的居民们都说,现在的台风真没那么恐怖,人可以先准备,就算是毫无经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应对。哪里有积水要特别注意,哪里封道要先行避开,哪里有避难点可以前去安置,出了什么事都有相应的人来第一时间管理,脉络都是非常清晰的。

  记者记得,去年在北仑的避灾点有一对喜得贵子的年轻夫妻笑着说“很安心”。确实,面对灾难,最难得的就是这份从容和淡定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王思勤实习生张吉董艺骏通讯员潘宁宁魏柳燕赵珺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