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凌晨3时20分,第11号强台风“海葵”在象山县鹤浦镇登陆,成为56年来登陆宁波强度最大的强台风。“海葵”淹没村庄,冲毁道路、堤坝、棚舍,大片稻田、果园、养殖塘几成泽国……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在第一时间投身灾后自救。眼下灾区情况怎样,受灾群众可好?
强台风“海葵”刚过去十来天,双台风“天秤”、“布拉万”又将影响我市。面对频频造访的台风,如何把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近日,记者来到奉化、宁海、象山三地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行走在田间地头、堤坝鱼塘,目睹了一幕幕感人的抢险救灾景象,听到的是一首铿锵有力的灾后重建曲。
最快的速度———
“争分夺秒,只要有信心,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奉化西坞街道在台风中几乎成为一座“水城”。由于地势低洼,23个建制村全部进水,一些村庄在水中浸泡时间长达四天四夜,是全市积水最后消退的几个区域之一。
宁波伊甸园现代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靠近甬新河。台风中,狂风掀翻了甲鱼场棚顶,汹涌而至的河水漫过塘坝,养殖的淡水鱼和甲鱼被冲到了附近同样“水漫金山”的农田,损失估计160多万元。
8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基地,公司董事长张家继匆匆赶来,眼睛布满血丝。趁着积水退去,张家继天天带领20多位工人连夜搭建甲鱼场棚顶,一直要忙到凌晨3点。“白天风大,搭棚用的泡沫材料很容易被刮走,只能等到晚上。设施全部修好,还得熬几个通宵。”老张疲惫的脸上透着一股刚毅。
“海葵”重创我市农业,大片农作物遭受没顶之灾,3.4万公顷的养殖塘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一路走来,我们没有听到“怨天尤人”,看到的是一幅“绝不气馁,争分夺秒”的感人场景。
挖土机挥舞长臂,工程车往来穿梭,农技员深入田间。这些天,象山鹤浦镇到处是忙碌的场景。站在“海葵”登陆点———鹤浦镇杨柳坑上,鹤浦镇党委副书记周璐告诉我们,狂风暴雨冲垮了水糊涂塘内三四千米的塘坝,台风登陆后第二天,宁波康海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徐绍平立马筹措四五十万元资金,清塘洒盐,重新放苗,调来挖掘机投入抢修,经过十来天的施工,新筑的堤坝已完成近半的工程量。
不等不靠,分秒必争,是灾后重建曲的最强音符。宁海县县长褚银良告诉我们,“海葵”过后,他来到白枇杷的主要产区———宁海一市镇了解灾情,看到的景象让他动容:漫山遍野是倒伏在地的枇杷树,漫山遍野是种植户忙碌的身影!褚银良说:“这种咬紧牙关、分秒必争的精神,同样鼓舞着我。只要有信心,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地处奉化江口街道前横村的奉化绿苑果蔬专业合作社此次同样遭受严重损失。基地被大水浸泡了四天四夜,今年的收成已经无望。然而,在大片绝收的基地中,一块已露出翠绿芽头的菜地吸引着我们。“这片绿意孕育着我们的新希望。”场长蒋瑞军说,洪水还没完全退去,他和工人们就没日没夜地开沟排水、给土壤消毒、修复大棚、清理薄膜,还及时补种了三四十亩面积菜地。“早一天种,早一天收,夺回损失。”他说。
最强的合力———
“百姓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命令”
宁海力洋镇海屿村是靠近胡陈港的沿海小村。这一带是“海葵”带来过程降雨量最大的地方,最高超过500毫米!海屿村是宁海县受淹最重的村,全村三分之二房屋进水,最深处积水过腰。
22日,我们走进海屿村,小村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宁静,只有大片农田里完全枯萎的棉花和玉米,在诉说着台风的无情。谁能想象,十几天前这里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当时,村庄内垃圾成堆,鸡猪尸体漂浮,散发着阵阵恶臭。”村党支部书记倪忠帝说,村班子成员11个人两天两夜没合过眼。
洪水退一点,村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清扫一次,洪水再退一点,再扫一次,整整忙活了四五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镇干部向我们介绍,村里56岁的老党员邵财茂负责看守村里的屋顶水库,台风登陆夜,他坚守在水库巡查第一线,家里储藏的1000多公斤稻谷被淹,三辆电动车受损。邵财茂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面对56年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干部群众齐心合力抗击台风成为最动人的画面。地处象山鹤浦镇的宁波故乡行雨具有限公司雨具生产量占国内十分之一。灾后第三天,工厂就恢复了生产。说起台风夜,公司负责生产的梁爱贞至今不寒而栗:7日深夜11时半,厂房顶被掀开一个长约10米宽约两米的大洞,车间局部进水,原材料受淹。公司连夜向镇里求援,镇干部和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派人紧急抢修顶棚,避免了厂里800万元损失。
“百姓的呼声就是我们行动的命令。”奉化市委书记张文杰说,面对灾情,与全市其他县市一样,奉化市各级各部门形成了防台抗台合力,电力、交通抢修人员紧急奔赴灾区第一线,抢修线路,疏通道路,为风雨中的数十万老百姓送去了光明和温暖。连续一个多星期,奉化70多名农林技术人员放弃双休日,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农户送去种子、技术和畜禽防病知识。灾后恢复生产,农户最缺少最急需的是资金。宁海、象山当地信用联社第一时间出台帮扶政策,并开辟信贷“绿色通道”,为三农贷户、小微企业贷户紧急“输血”。
最大的努力———
“砸锅卖铁也要把防汛抗洪基石筑牢”
宁海胡陈港内,成片养殖塘塘底朝天。食指长短的对虾晒成虾干,密密麻麻铺在塘里,引来成群白鹭啄食。
来自象山的塘主赖宝松已连续投资三年在这里养殖对虾。2009年“莫拉克”台风以来,赖宝松用借来的和赚来的钱购买生产设施,并每年投入资金加固180亩塘坝,想尽办法筑就一道“安全线”。然而一夜之间他蒙受巨大损失。现在,身背债务的赖宝松夫妻俩想从头再来,但资金让他们一筹莫展。
像赖宝松这样的种植养殖户在此次台风中比比皆是。“海葵”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沿海地区,宁波每年都有可能遭受强台风的侵袭,广大农户每年遭受沉重打击,同时,极端天气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筑牢防汛抗洪的基石,构建治水除患长效机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奉化县江三期以及东江、剡江试验段建设工地,又响起了挖掘机的轰鸣声,甬江防洪工程又开始施工。总投资近30亿元的甬江防洪工程关系到江口、西坞等奉化平原易涝地区的长治久安。“作为奉化市的第一号民生工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建设好。”张文杰的话掷地有声。
“受台风影响,近期工程两度被迫中断。必须增加机械、人手、时间,争分夺秒抢进度。”在工程建设指挥部,安澜建设公司负责人周霄峰指着一张桌面大的地图告诉我们,县江三期工程明年主汛期可实现通水,整个工程预计两三年后完工,届时,将使这片110平方公里区域实现防洪封闭,干流范围内洪水不再入侵平原,保护区域内75个建制村、12.8万人口和1770多家企业。
在宁海和象山,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使两地水利工程同样遭到重创。为确保工程安全度汛,两地正加紧启动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推进灾后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宁海县目前已对五大溪流整治和东部乡镇排涝设施等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宁波人的灾后自救和防台工作同样出色,这段时间我经历了一次人生中最难忘的锻炼。”今年7月从杭州海关到象山挂职副县长的陈照民动情地说,“海葵”可以冲垮我们的家园、作物,但冲不垮宁波人的信念和意志,这种精神激励着宁波人民一路前行。
宁波日报记者徐正 张伟方 孙吉晶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