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在江北慈城,服务村民的“农村群众服务站”人员老化问题突出,镇里的青年干部又多为离不开手机、电视机、计算机的“三机干部”,接不了班怎么办?日前,慈城镇启动“青年干部一线建功”暨干部联村(社区)工作,全镇47名青年干部一人联一村,跟着群众服务站“导师”,管起了村务事。
慈城镇农村群众服务站成立于2003年,9年运行下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化解基层矛盾、融洽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53.3岁,寻找接班人刻不容缓。“镇里也曾选派一些青年干部到服务站就职、挂职,却都干不长。”慈城镇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决定动真格,建立完整的青年干部联村(社区)机制。”
“真格”怎样动?慈城镇规定,青年干部每月到联系村的时间不得少于4天,走访不少于8户,每年围绕联村工作写一篇调研报告;凡村里开重要会议、处理重大事项、开展重要活动时,青年干部必须到场。镇里还为所有青年干部建立了联村工作档案,并制定联村考核办法,把村务事管得好不好纳入考核、评比、选拔机制,避免联村“走过场”。
为了让青年干部尽快投身基层群众工作,慈城镇请来群众服务站的干部当“一对一导师”,帮助他们尽快了解村里的情况。镇里还送来“基层政策百宝盒”,每个月举行两次农村业务知识专题培训。此举得到了江北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年干部的第一堂课,就由区信访局局长亲自传授信访工作秘诀。
联村工作启动不久,青年干部就在村务事里发挥了光和热。妙山村的联村干部任建业是慈城镇司法所干部,村里最近为一起菜场租赁合同纠纷头疼不已,他的法律专长立刻派上了用场。他和村干部听取各方声音后,已着手帮助村经济合作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通过深入一线,这些青年干部将给农村基层治理持续‘输血’。”慈城镇组织委员王勇表示,联村工作将成为该镇培养青年干部的一项长效机制。(宁波日报 余方觉 徐翎 吴红波 顾筠)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