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社区减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宁波召开,北仑高塘河社区和九峰山社区作为样板接受了现场观摩,向全国推广减灾经验。
九峰山社区有96只“天眼”监控危险点
在九峰山农村新社区,记者看到,平日里宽敞明亮的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大厅门牌下还贴了另一块标牌“防灾减灾临时安置点”。社区主任助理陈维娜介绍说,像这样的避灾安置点在这幢大楼里还有6处,可同时容纳近千人。
在抵御今年“海葵”台风的战斗中,九峰山社区的两张防灾“王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这96只摄像头了!”陈维娜说,安装于2009年的这96只“天眼”可以360度旋转监控,台风来临期间,近3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任何一个溪坑、水道都被24小时紧盯着。另一大“法宝”则是社区卫生中心推出的心理辅导。“‘海葵’来了,有10来户危房户不愿转移,特别是有几位老人;此外,安置点的居民难免情绪烦躁,不愿久呆。这时候,心理辅导师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据悉,经过几年建设,目前我市的“避灾工程”已形成了扇形分布、树状管理的理想布局。全市共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避灾场所1593个,总建筑面积达177.2万平方米,可容纳灾民40万人。今年我市遭遇了60年来登陆宁波强度最大的台风“海葵”的正面袭击,全市紧急转移安置31.5万人,其中集中安置10.1万人,启用避灾场所1327个。
全市289个社区正在创建减灾示范社区
据了解,由市民政局牵头编制完成的《宁波市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也于去年底出台。《规划》明确要完成5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并以项目为支撑,加强应急指挥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基础设施系统、服务保障系统等四个系统建设,共有包括“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示范工程”在内的24个重点工程项目。
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152个乡镇(街道)、3180个行政村(社区),个个都设有灾害信息员,共有3231名基层灾害信息员,承担灾害预警及灾害信息收集、传递、评估和应急救助工作任务,各级民政部门每年都对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全市上下基本建立了四级应急预案体系。
对于“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创建的5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市财政将拨款1500万元给予补助。目前全市累计已有289个社区开展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其中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有67个,被命名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有29个。宁波晚报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邓天武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