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
蜃蛟村,坐落于鄞州区古林镇西面,占地1450多亩,是古林镇24个行政村之一。全村2300余人,其中四分之一是外来人口,周姓是村中大姓,全村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以周为姓。
村名典故
相传,南宋时期,蜃蛟老街大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荷花池塘。住在对面的魏家,有位功成身退的老丞相魏杞。一天,他踱步在池塘边赏荷,忽然,池塘内一声轰响,不一会,池塘里有一条头长触角,背有鱼鳞,如巨蟒模样的巨物从池底飞蹿而上。转眼间,巨物仰天长啸转身回到池塘,喷水戏耍。见多识广的老丞相发现,这一巨物竟与自己袍子上绣着的蛟龙一模一样。于是,他大声呼喊:“池塘出蛟龙啦!”从此,荷花池塘出蛟龙的事便传开了。
因为池塘形如蛤蜊,蛤蜊简称“蜃”,龙戏水成为“蛟”,合称“蜃蛟”,大家就将此村改称为“蜃蛟村”。
记者探访
来到蜃蛟村,村民皆以“魏杞”魏丞相和“太廉堂”为傲。
“战战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丝纶。洁如寒涧冰千尺,净若秋空月一轮。待漏金门伺五夜,中书决政坐重茵。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傅奕叶孙。”这首《太廉堂》,就是南宋时代的鄞籍丞相史浩赠魏杞的。诗中赞誉魏杞受命于国难之际,出使金邦而不畏强暴,一身浩然正气,功成返国,金邦的馈赠和帝王的赏赐一概不受,功勋卓著而冰清玉洁,两袖清风荣归故里。宋孝宗曾任命他为丞相,御书“太廉堂”,制成金字匾额曾悬于古林镇蜃蛟弄的“宋魏文节公祠”内,可惜数十年前祠堂拆建它用了。
据年近八旬的老村民说,新昌、台湾等地的其他后裔还会来探访太廉堂,大家都以魏杞后裔为荣。记者 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