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聚精会神地看戏。
剧团团长王文宝(右)在台上表演甬剧《里山贵发哥》。
剧团演员在后台化妆。
准备上场。
记者 崔引 摄
近日,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里传来原汁原味的甬剧唱腔,还不时伴随着观众的声声喝彩,三百余个座位的剧场连走廊都站满了观众,然而在台上演出的并非名团大腕,而是鄞州下应甬剧团———一支土生土长的业余戏曲团队。
“杂牌军”一路高歌
下应甬剧团是个地道的“草根”票友团,当晚表演的是该团的自创甬剧《里山贵发哥》,台上演员们的表演诙谐而又淳朴,观众用热烈呼应表达了对他们的喜爱。而在次日,他们献演的却是另一种风格的剧目———经典甬剧《雷雨》,前一晚土里土气的贵发在这里变成了潇洒倜傥的周萍,刻薄自私的来发妻变成了温柔美丽的四凤……角色虽有巨大的反差,但这些表演者却能应对自如。
观众或许想不到,台上塑造栩栩如生角色的他们,在台下却是超市理货员、幼儿园老师、家庭主妇,还有菜场肉贩……这些平凡普通的老百姓,因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甬剧团。目前团里40多名成员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66岁。
就是这么一支杂牌军,短短几年,竟从台下唱到了台上,从农村的小舞台唱到了城里的大舞台,甚至一路高歌,还唱到上海大舞台,每年演出达百余场。“连着两年上海兰心剧院来邀请我们,当时都是上海人自己掏钱买票的啊。”61岁的团长王文宝很是自豪。
村民因剧团改变生活
说起这个甬剧团的发展历程,王文宝很有感触:“十年前,我们三四个人因为喜欢甬剧,就凑在一起成立甬剧团,但一直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直到2007年,在有关政策的扶持下,甬剧团发展起来。”但是在那段时间,王文宝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孙子,又不想舍弃深爱的甬剧。她说:“很辛苦,一路是拼过来的,但是我们团里的人都很齐心,政策上又有支持,甬剧团越来越红火了。”
因为热爱,很多普通的村民乐在其中,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王文宝说起了团里的“台柱子”史美福:“他以前开个店,不能经常来排练。但要是团里临时缺人,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就来救场,是团里的‘金牌替身’。后来替着替着替成了习惯,就正式加入团里,现在是《半把剪刀》里的曹锦堂、《里山贵发哥》的贵发哥等许多大戏中的重要角色。”
而团员们说起团长王文宝,个个跷起大拇指,连连说:“她在台上可赞了,瞎眼婆婆、鲁妈……演什么像什么,一开腔唱,台下都是掌声呢。而且,她真的很能干,做起事情风风火火,正是因为有了她,我们团才能发展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