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气韵相通文脉在,云水相望终相聚

“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是阿拉宁波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1月15日 14:18   【 】 【打印

  沈光文像

  祭祀典礼在台南善化庆安宫隆重举行

  在台沈氏后人展示族谱

  (谢国旗 摄)  沈光文纪念馆开馆

  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

  顾 玮 文/摄

  不测的风浪,使他孤悬台湾30年,坚守和容纳,他怎样身体力行?辟榛莽,开良畴,播下第一批种子,让它们根深叶茂,种子的名字叫教育,叫文学,叫中医,叫方志……

  一个人的文化自觉能影响几许?也许能沿着400年的时间轴,沿着一湾海峡的空间轴,无尽萦回。

  他是宁波人沈光文,两岸同尊他为“台湾文献初祖”、“开台先师”、在台“播种中华文化第一人”。

  四百诞辰 今我来吊

  一樽乡醴祭沈公

  鸣钟九响,擂鼓三通。2012年11月7日,宁波市文化交流团在台南善化庆安宫举行的“纪念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诞辰四百周年祭祀典礼”拉开了帷幕,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和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作为“正献官”,行敬献之礼。一樽乡醴,几枚鲜果,载以心香。

  “自公之台,岁月渺渺。四百诞辰,今我来吊”……这一声声高声诵读的祭文,揭示了沈光文的一生坎坷经历和文化开台之功。伴着风的传递,云的问候,是故土的牵挂,后人的致意。

  听到了么?那么亲,那么近。

  沈光文何人?

  沈光文(1612年-1688年),字文开,号斯庵。4个世纪前的11月7日,沈光文在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星光村(原属栎社)出生,“光文”的名字显然带着家族特有的期许,沈氏是一个已经诞生了不少名人的甬上望族。他自小攻读经史百家、诗词歌赋,功底自非常人能比,25岁以明经贡太学。

  他的前半生,为抗清斗争奔波各地,曾铮铮怒吼,“故国山河远,他乡幽恨重。葛衣宁敢弃,有逊鲁家佣?”

  他的后半生,因漂泊台湾乡愁四起,曾切切低语,“万里程何远,萦回思不穷;安平江上水,汹涌海潮通。”

  最终,沈光文在宝岛建下文化拓荒之功,他播下的关于教育、文学、中医、方志等“种子”,成为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的重要源头。

  沈光文何人?

  沈正康是星光村沈氏后裔代表,他眼中的沈光文叫“神秘”。他说,在星光村,沈姓是大姓,目前还有300多位沈氏后人。为了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周年,区财政专门拨出300余万元用于修建沈光文纪念馆,并委托天一阁复制了《栎社沈氏宗谱》。他此次跟随宁波市文化交流团到台湾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厘清家族的脉络。在沈光文去世后的324年,甬台两地的沈氏后人终于相聚了!台湾云林县大埤乡是沈光文后裔在台的聚居地之一,沈氏后人沈武忠、沈武云带来了《沈光文公来台世传族谱》。两份族谱两相对照,一脉相承,丝丝入扣。对照族谱,星光村76岁的沈茂德老人的“茂”字,在沈氏宗谱中排第25代,到了沈正康这一代虽已没有按照族谱字号排序,但推算起来应是第28代“德”字辈。两岸沈氏后人的聚首,让沈正康对家族这棵“树”看得更分明了。

  善化高级中学学子眼中的沈光文叫“坚韧”。“经冬开未尽,不与俗人看”,沈光文遗留下不少咏菊诗作,可以看出他酷爱这种不凋花,它是传统文人的精神寄托和人格追求。因此,善化的学子特意为沈公种下四色菊祈福。他们还从天秤座的沈光文身上感知他给周遭人们带来的温暖的感觉,并认识到,如果要像沈光文一样获得成果,必须时时用心灌溉。

  宁波大学教授戴光中是《沈光文研究》一书的作者之一,他眼中的沈光文叫“不朽”。他在文章中说,沈光文生长的年代,正是“天崩地坼”的明清之交,浙东的抗清斗争风起云涌,可歌可泣,后来虽烟消云散,但其中三人,却以他们不朽的文化业绩而名垂千古,这就是留在四明故里的黄宗羲,东渡日本的朱舜水,流落台湾的沈光文。

  沈光文人生的“三段式”堪称传奇,民间记忆里的沈光文有血有肉。

  四百诞辰,今我来吊。在菊黄蟹肥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善化。想起沈公曾碎碎地念叨过:“家乡昔日太平事,晚稻告我紫蟹肥。”这念叨声应该带着忘不掉也改不了的石骨铁硬的乡音吧。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