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倒苦水
做好垃圾分类,需要居民的广泛参与,也离不开小区保洁人员的辛勤配合。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保洁人员对垃圾分类缺乏热情。
不少保洁员向记者表示,实施垃圾分类后,每天要多花一倍的时间进行垃圾处理,劳动量增加了,福利待遇却没有相应提高。
更让保洁人员感到为难的是,居民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只有三分钟热度,一段时间以后又回到了起点。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量几乎成倍增加。“时间一长,大家都疲惫了,有时候只能把垃圾又混在一起。”一位保洁员阿姨说。
在东海花园,社区书记郑红波告诉记者,小区住着1136户居民,其中有66名外籍人士。“说实话,一开始,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但有关部门的支持仅限于送了一批垃圾桶和垃圾袋,之后再无下文。”
垃圾分类该如何持续开展?郑红波显得很迷茫。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而这些开支,也需要社区自己想办法。
东海花园物业负责人陶国琴更加直言不讳:社区只有两位保洁人员,小区日产生活垃圾八九车,高峰时有12车,能把这些垃圾及时运送出去,保洁人员已经很辛苦。让他们再抽出一倍精力,参与垃圾分类,有些不太现实。
今年8月初,公司的一批保洁工,因为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纷纷辞职,导致垃圾分类中断半个多月。为了方便清运,工人把所有垃圾都倒在了一个桶内,许多居民抱怨,“既然要混在一起,分它干什么呢?!”
在国泰花园,记者发现,绝大部分的垃圾桶上都满是污渍。许多人隔着很远就把垃圾抛进垃圾桶。保洁员的工作也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把垃圾桶推到社区门口,待环卫人员倾倒。至于垃圾是否分类则很少有人关心。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城管部门下发免费垃圾桶和塑料袋,所有试点小区都没有专项扶持资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