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1月28日 15:02   【 】 【打印
0

 

  困境

  迷失的心灵如何起航

  小陈今年16岁,一年前因为一起团伙抢劫案而被判缓刑,加入到社区矫正的队伍。可是对他的“回归”,让不少人犯了难。

  “小陈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他一直跟着母亲过。母亲后来又找了个老公,用小陈的话说,从此就住进了‘别人的家’。”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专业社会工作师姚孝娟告诉记者,母亲因为工作繁忙和火爆脾气,很少照顾到小陈的内心感受;继父的话,小陈根本不愿意听。读中学后,小陈就开始迷恋网络,并结交了几个社会上的朋友,抱着好玩刺激的心态参与抢劫而被判缓刑。

  加入“社区矫正”后,姚孝娟就开始接触小陈,孩子的叛逆和孤独深深震撼着她的心。“这时候亲情无疑是最好的良药。可是我们多次打电话给小陈的妈妈,她都拒绝我们的拜访,致使矫正严重受阻。”

  遇到类似难题的,还有打进帮办热线的那位社区书记。

  “虽说按照法律规定,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矫正中只是辅助作用,但是因为熟悉其家庭情况、距离近等原因,我们的辅助也很关键。不少矫正对象遇到困难,第一个寻求帮助的地方就是居委会。”这位社区书记说,小章就是其中一位。

  小章是因为偷窃被纳入社会矫正的,这样的“污点”在孩子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想出门,不想见人。司法部门专职的社区矫正人员给孩子做过几次心理疏导,但毕竟不能随时跟踪,每次小章表现反复的时候,他的家人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社区。

  “可是我们社区没有这样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我们就联系志愿者来帮忙,可是人家也有工作,无法做到随时倾听、疏导。”社区书记说,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社区在帮扶矫正对象时有心无力。

  除此以外,还让社区书记尴尬的,是在小章提出想找份工作时,对方招工条件中“无犯罪记录”的要求让人犯了难。“虽说最后我们还是帮小章找到了工作,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感慨。他们犯错时只是个孩子,只是因为一时的糊涂,希望社会能给予更多的包容。”

编辑: 陈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