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志社工作的小婷决心做一个“民主”的妈妈,想着坚决不能打骂孩子,利诱也不妥,所以生了宝宝以后,事事放低身段来和孩子商量。可日子久了,小婷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刁钻古怪不听话,任意妄为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孩子面前,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没有权威。
小婷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产生了怀疑与动摇。
家长应该保持“权威”吗?“权威”与“民主”之间,家长如何平衡?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甬上心理咨询师。
专家认为:家长保持适度权威是必要的,这是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前提。“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毫无威信可言,那么对孩子的指导和管教只会徒然引起孩子的反感。”但健康的“权威”并不容易塑造,需避免三个错招:
隔代教养造成“权威错代”
现在,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把孩子托付给祖父母抚养,有些是白天由老人带,晚上自己带;有些家长一周才见孩子一次,有的甚至一年都未必见得到一次。专家认为,这种教养方式对于父母的权威是最大的损伤。
“孩子小时候没有父母亲自养育,在他们心目中,祖父母才是真正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则变成了同辈的哥哥姐姐。这种情况下,父母是没有权威可言的。”
教养分歧中弱势方丧失权威
如果家庭中父母总是就孩子的教养问题发生争执,意见不统一,孩子不但会觉得无所适从,时间长了,也会对争执中的弱势一方丧失尊敬感,这就是“1+1=-1”的效果。
专家建议,如果夫妻双方意见不统一,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当遇到具体事件时,其中一方不妨保持沉默,之后再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商议。
过度发展的俄狄浦斯情结
3~6岁是孩子成长中的“俄狄浦斯期”,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恋父恋母”情结,这种情结本来是正常的,但如果这时期父亲过分关注女儿或母亲过分关注儿子,造成孩子完全的“恋父恋母”,甚至取代了妻子或丈夫的位置,就会造成孩子对于所“恋”父亲或母亲的“完全臣服”,从而使另一方在孩子面前权威尽失。
“健康”的权威如何树立?专家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家长无须过于担心。事实上,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就存在的。到了后期,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了权威”,其实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而不是孩子出现了问题。
不要以为对孩子吼一句“我是你爸”“我是你妈”,这种权威就可以唾手可得;更不要以为可以通过棍棒和巴掌就能把权威给打出来。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爱读书,每天下了班就看电视、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是很难听从家长的教导的。家长要记住“言出必行”,只有这样,“言”才能有力量,才能让孩子信服。(金晓东)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