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把闲置物品捐到超市,超市低价卖给需要帮助的人
她说,这是“一个爱的循环模式”,善款将建立公益基金
位于鄞州首南街道金色水岸社区的“善诗美地”。
“善诗美地”内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
鄞州区首南街道金色水岸社区里有一家名叫“善诗美地”的“超市”,店主名叫袁媛,宁波人,70后,是一名海归,也是一名婚姻咨询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了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的艰辛,让她萌生了成立爱心超市的想法。她和14位志愿者一起借助“善诗美地”爱心超市传播扶弱济贫、“施”与“受”平等的爱心理念。
“物美价廉,还能献爱心”
“善诗美地”一般公开售卖的时间都是在周末,6日(星期四),正好是袁媛休息,很早她就到店里忙活开了。记者在店里看到,尽管不是周末,但来店里的人络绎不绝,来挑选物品的大多是附近的外来务工者。
一个水壶5元、一个二手电饭煲25元、一台全新的酸奶机20元……店里最便宜的物品是碗,只需要5角钱,最贵的台球桌也才500元(原价要1万多元)。
来自安徽的蔡师傅挑中了一个25元的取暖器,“没想到这里的东西这么便宜,原本我想在超市买一个,但价格在200多元,今天终于买到了。”他高兴地说。同样来自安徽的钱师傅买了一个2元的布艺娃娃,打算送给孩子当寒假礼物。“价廉物美,还能献份爱心,一举两得。”他说。
灵感源自“英国慈善屋”
袁媛说,去年年底,当获知外来务工人员丁道功一家五口的艰苦生活后,就萌生了成立“善诗美地”的想法。
丁道功的大儿子从小患有耳疾,另外一儿一女分别在读小学、中学,妻子身体不好,一家人仅靠他一人卖煎饼油条维持生计。当得知丁道功家的困难后,袁媛和另外几位好友一起来帮助他,让他的家庭走出了困境。在帮助丁道功的过程中,袁媛了解到身边其实还有许多类似丁道功这样的家庭。
“何不成立一个像‘英国慈善屋’这样的慈善点?”当年在新加坡留学时参与过类似爱心组织的袁媛决定和社区其他三位留学生一起创办“善诗美地”爱心驿站,并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社区也给予大力支持。
现在这个爱心组织团队已有14名义工。周末是“善诗美地”开放售卖的日子,每天18点30分至20点30分则是接受捐赠的时间。义工们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值守,这里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超市一样有专门的收银员,接受捐赠物资有专门的录入员。
“这是一个爱的循环模式”
“爱心人士把家里不用的物品都捐助到‘善诗美地’,有些物品甚至是新的,这是一个爱的循环模式,一个人捐来东西,充实了这里的物品;另一个人买走东西,充实了这里的基金,然后通过基金又充实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心灵,这样就能延续地做成一个爱心链条。”这是在“善诗美地”创建之初袁媛的构想。没想到开业不到一个月,在居民响应下这个链条很快形成。
袁媛把销售收入全部存入“善诗美地”基金,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基金在不断充实,虽然现在只有2000多元,但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帮助更多的人了。”
记者在店中的两个小时内,“善诗美地”在售卖的同时,也不断有新的捐赠物资进入。一名志愿者详细地记录着捐赠清单,“今天已经接受5笔物资了。”随着“善诗美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附近居民纷纷把家里不用的物品捐出来。
“我不奢望每个人都能理解我们的理念,哪怕3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领会了我们的理念,那么这个人就会传给身边另外3个人,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扩展开去,大家就会朝同一个目标实践,很多事情就能很好地展开了。现在,这种理念正在居民身边传播。”袁媛乐观地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