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
10多年杳无音信
一片真情换来一丝转机
在过去的15年里,面对民警一次次登门拜访和劝导,郑父的内心不是没有过动摇,他三番两次欲言又止,态度犹豫不决,毕竟逃亡在外的是他的亲生儿子。若是说出儿子的下落,他又该如何在家人和乡亲面前担起“出卖儿子”的指责。
今年11月,专案组民警再次来到郑某的老家,一待就是一个月,说的还是那些道理:“只有把你儿子找回来,你们父子俩才有可能见面,他将来也才有机会给您二老养老。”
郑某的父亲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提出,要找女婿商量一下。郑某的姐夫在外面当包工头,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算是家里的半个顶梁柱。
当时,郑某的姐夫在湖北天门承包了一个项目。民警带上郑某的父亲直奔天门。郑某的父亲没出过远门,也没坐过长途车,一路晕车又胃疼。到天门后,民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陪他去医院看病,就好像是他的儿子一样照顾着他。
“你们真的是好人。”民警的举动让郑某的父亲很感动,回家后甚至还主动要民警到家中吃饭。郑某的家人最终一合计,决定还是配合民警的工作。
“他出事后,真的从来没有回过家;我们也只通过三四次电话,每次都是用公用电话或者借别人的手机打过来的。有一次听他在电话里提起在福建厦门打工,还交了一个不知道是湖北还是河北的女朋友叫‘佳佳’,好像是在福建的一家电厂工作的。”
而当时,民警也曾在郑某的外甥女的一个空白作业本上发现有被撕掉一页的痕迹,而通过留下的模糊印迹,发现这是一个电话号码。经查,这个电话号码的归属地正是福建厦门。
这些在外人看起来仍然令人十分茫然的线索,但对奔波了10多年的民警们来说,却犹如点亮了迷途中的一盏明灯。
甚至都来不及休息,民警们就马不停蹄地从湖北直扑福建,希望能够找到“佳佳”的下落。
但这又谈何容易,要知道电厂一般都是“巨无霸”单位,员工有成千上百人,单凭有限的线索想要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经过几番努力,试图通过女朋友来找到郑某的尝试失败了,可民警却在无意中联系上了一个几年前曾经和郑某一起打过工的工友,他在一次谈话中无意提到,郑某已经改名叫“陈志强”,目前在福建漳州的一个工地干活。
没有更多的线索,民警只有用最笨的办法: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去找。在经历过彻夜未眠的搜寻后,12月4日上午9点多,民警终于在一处工地上找到了正在干活的郑某。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