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种西瓜。 资料照片
盐碱地曾被农民视为“不毛之地”,即使耕作,农民也只会选择棉花、罗汉豆一类的耐碱性农作物,亩产效益不过四五百元。现在经过改良,一些盐碱地上不但可种植水稻,还可种植草莓、番茄等经济型作物,成了“淘金土”。
不过对于盐碱地开发,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和农户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避免重开发轻保护,同时要把盐碱地改良治理和农业高效利用充分结合在一起,谨防二次破坏。
盐碱地也能种上蔬果水稻
连日来,在余姚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临山示范点的百果园内,到处可见刚成熟的白草莓,一旁几名妇女正在娴熟地采摘。
“前年,我们投入25万元,对50亩盐碱地进行多次翻耕整理、灌水抽淡,采用有机肥等技术措施,以淡化土壤的含碱量,使土壤的盐度基本上降低到大棚草莓种植水平。同时,采用双膜覆盖、控制温度、保持湿度、提高草莓苗成活率等技术措施。”园区负责人贝先生向记者介绍,去年百果园草莓亩产值达1.5万元,依旧供不应求。所以,今年又增加了20亩种植面积。
在盐碱地上种草莓只是我市盐碱地治理开发的一个例子。昨天,记者从市农业区划委员会了解到,这几年我市开发利用盐碱地,已取得一定进展。截至去年底,盐碱地种水稻在宁波最为普遍,北仑、余姚、象山等地都有涉及。例如,余姚通过盐碱地开发治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1300多吨,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7公斤。而地处杭州湾南岸的慈溪则在盐碱地上筑起生态绿带,面积达6827亩,海防林平均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在奉化松岙镇一处农业基地,盐碱地上还种出了大棚番茄、蔬菜等作物。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