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乡风民俗:跑单帮和跑街、百家衣、农家番薯种缸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1月20日 09:34   【 】 【打印
0

  农家番薯种缸

  黄志昌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宁波农户大都养猪积肥。为确保人粮猪食,自留地、开荒地角角落落都种上了番薯,少的人家有几千斤,多的有万余斤。大的圆滑的番薯人吃,小的有疤痕的喂猪或酿土烧酒。但俗话说:“芋艿烂好当饭,番薯烂只扔畈。”番薯容易霉烂,不好保存。因此,要让番薯种子安全过冬,就必须在野外山坡挖掘一个番薯种缸,把种子藏在种缸之内,方能解决这个难题。

  挖掘番薯种缸费时耗力,也有危险。地址必须选在干燥的山脊背里,以黄泥土质地为上佳,若是选在砂石土里是不行的。选好位置,清除面上杂草,整理出一方小平台,接着就像掘水井一样进行操作。

  说是番薯种缸,其实就是一口“旱井”而已。先在小平台上用锄头勾划出一个圆形“井口”,然后依着井口直线往下挖掘。挖至一米深,就得向四周扩展,继续深挖,使其形成一个酒葫芦状。这时,至少需要两人配合着进行。一人蹲在下面,用短柄锄头挖掘,并把挖出的泥土扒进土箕里,站在上面的另一个人将带铁钩的绳子伸到井下,由井下人钩住土箕后使劲往上提拉,拉上地面后倒出泥土,再伸下去。当挖至约四米深、底面直径两米时,能藏得下几千斤番薯,就可以停止挖掘,作最后的清理平整。

  要在山脊的硬泥碎石中挖掘这么一口“旱井”,而且都是趁着雨雪天气里的停工日见缝插针地挖掘,很不容易,没有半月一月是根本完成不了这一工程的。若是遇巨石挡道或渗水,那就前功尽弃,须另择他处了。在挖掘中还会偶遇塌方等意想不到的危险。

  挖掘好的番薯种缸形如酒葫芦,又像一只内置的大缸,这也许就是人们称之“番薯种缸”的原因吧。接着,把家藏或从地里刚挖起的番薯一担担挑到种缸口,再用绳子一筐筐地往下牵降至缸底,然后沿着四周洞壁一层层叠放整齐,中间留出空处,以便人沿着梯子上下。最后,还需要在“井口”支上一个竹木的“三脚棚”,在其上面盖上稻草或芦苇,以免雨水淋入“缸”内。

  这种“直井形”的番薯种缸占多数,还有为图方便省力,于房前屋后随便挖一个横洞作为番薯种缸的。不过,横洞容积小,还会渗水进老鼠,糟蹋番薯,其好处远不如前者。

  次年开春,在番薯下种育苗的季节里,打开封盖着的“井口”,先让其透气进氧,过一小时左右,再架梯下去,把种子番薯一筐一筐地牵拉上来,最后挑到育种地里。

  百家衣

  吴志庆

  多年以前,宁波一些地方流行穿百家衣、百衲衣。做父母的为祈求新娘子今后生活幸福,或新生儿健康成长,向邻里乡亲讨取零碎布帛,用来缝制衣服给新娘或者婴儿穿,以此来讨得吉利。这种衣服被称为“百家衣”。

  最近,在大榭开发区长墩村一户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件晚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百家衣。这是一件由上百块小布片缝制的土蓝色女式两层大襟夹袄,看上去色彩单一,风格简朴。衣重2斤2两,布料类似牛仔布,摸上去蛮结实,很耐磨,做工颇为精细。衣襟胸口处缝的是盘纽,扣纽襻的纽头结打法和中国结一样,下衣襟缝的是一字纽,纽头是铜制的。

  据当地几位老人说,缝制这件百家衣用的碎布料,大多数是用自家种的棉花纺纱,请余姚、象山一带的师傅织布染色,当时这种布料在当地十分常见,常被用来制作村民上山下海时穿的灯笼裤。

  据说,做这种衣服的通常是家底厚实、有一定名望的大户人家,一般是在女儿出嫁时做嫁妆用的。具体做法是:到100户不同姓氏(因此也称百姓衣)的人家家中,请求她(他)们把曾经穿过的旧衣服剪下一小块布片,然后将这些材质、形状不一的布片,经过精心选择、折叠、缝合,最后做成一件两层大襟夹袄。新娘子出嫁时,拿出这件百家衣象征性地套一套,然后把衣服折叠好,放在陪嫁的箱子底层,随嫁到夫家,也意味着家人和邻居们的祈福随新娘子到了夫家。

  以前,宁波有些地方也流行过用以避邪祈福、给儿童穿的百衲衣,做法与新娘子穿的百家衣有所不同:选用自家准备的新布片,到100户不同姓氏的人家缝上几针后制成。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习俗很自然地消失了。

  投稿邮箱hxx@cnnb.com.cn

编辑: 杜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