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白净,布衣长裙。一个女子站在舞台的角落。灯光打在头上。她旁若无人,开始清谈。从冬说到夏,从世间、情分的感怀,追溯到月棠记的一个美好故事。
在《素年锦时》自序里,安妮宝贝标题“自谈”。她说,她尝试做一次清谈,且谈的是自己。她说过作者就是戏子,所以我设计了开始的场景。
几年前就知道安妮。曾在图书室借来过她的《八月未央》。这本《素年锦时》是从网上用很优惠的价格买来的。搁在床头一直没读。在这个冬日暖阳的午后,泡一杯柚子茶,倾听安妮的自言自语,是一种享受。
我想安妮一定是喜欢植物和花卉的。依稀记得她喜欢鸢尾花。这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素年锦时》,封面是隐隐约约的浅蓝和浅粉的五瓣花朵,散落在素朴怀旧的纸面。仿佛一块农家旧花布,弥散出光阴里的故事和情怀。在对安妮的了解里,知道她偏好棉布和桑蚕丝的服饰,而流露出的文字,似乎也沾染了她的喜好,安静时分倾诉前世今生,传递内心素淡的感受,有着纯棉的让人亲近的感觉。而不守约束的真实表达和绮丽灵异的文笔透露出丝绸的质感。
《素年锦时》以四季分章。谈论故乡、童年这些世间的情分,诉说对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话题的感悟和杂想。
一个人的作品构架和语言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性格痕迹。此书章节以“冬”起始,以“春”收尾。似乎冥冥中隐含着安妮个性上的外冷内热。在冬季篇章里,安妮引领我们走向南方,回到童年的清风桥。这个“家里来客人,就躲起来,从来不主动叫人”的害羞敏感的女童,从“大宅”谈起,穿过古老的“一条河”,经过“池塘”、“寺庙”抵达故乡的“大门”。想起自己幼时也是极其内向的性格,以及儿时的游戏,爱吃的零食,这些琐事中相似的境遇,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然作者是不可知的,而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选择读自己与之有共鸣的作者的书。
我们每个人都会忆起童年旧事,但往往是记忆的碎片和简单的情节叙述。而安妮诉说则趋于冷静和客观。即使是写家事,写父亲母亲,也都是很冷的情调。比如写到父亲的死,以“客观性”为标题。她说“对生活的境遇,我们只能以命运来解释一切,以此使自己获得平静”。死亡是人的生命的终结,对于亲人的离去,作者把那种痛都掩盖在对生命深刻体悟中了。
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写是源于内心的冷,因为不相信感情的细水长流,所以书写温暖;因为做不到和世间融合,所以书写温暖的结局。其实这话还是有些片面的,如安妮的写作,早期作品内容多是阴郁、冷淡和诡异,难道源于她当时内心的强大与自信?而此书中多了平和与随常,是看淡了世情冷暖?也许我们不必妄测文字背后的冷热。
白茶、清欢、无别事。这是秋的章节的要点。安妮谈具象的猫、朋友、男子、孩子、首饰、文身,谈抽象的名词、单纯、存在、余地、表白。她谈她的“猫”,“它身上规则的黑白条纹来自生命的秩序。如同天上搭路而来的小小顽童,这样美,这样安静”。可以想见安妮与猫咪相依相处的曾经过往。这细腻的文笔让读者也生出一些暖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张安妮和猫的合影,那只像小老虎样的猫咪靠着安妮的右脸下颚,不知是安妮的书卷气熏陶着猫咪,还是猫咪的灵异传递给了安妮,两双眼睛有点相同的充满灵气的温柔浅笑,让人无端地喜欢。
喜欢穿纯棉长裙的安妮当然不会忽略“布匹”。旁人都是视觉来看,而她却嗅到“布的气味使人愉悦,流连忘返”。她的触觉也不凡,“棉布摸上去有棉花的柔软与芳香”。
我喜欢她在“一期一会”文章里透出的祥和与恬静。“在偏僻的小店里淘到有缺口的瓷土青花碗。古老的雕花樟木小椅,雕着精细的鸳鸯和莲花。看孩子入睡。在厨房里剥掉大蒜的紫色皮膜。睡在有阳光气味的白棉布床单上。”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俗事透露出花期一期一会,活在当下的平常心。
在夏天里捕风捉影,她清醒地认识到写作的代价。“独自待在房间里,空无一人,寂静渗透到骨头里。暂时中断和所有人的联络,别人也因此决定遗忘你。”写作者都是清苦的,她的使命把她囚禁此地,为自己内心的任务而存在,这不能不令人对此充满敬意。
在鉴别作品的优劣问题上,安妮轻视那种貌似主题宏大却思想平庸的钻床。她认为写作没有付出感情,就不具备血肉。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也许会受到攻击,但读者会把它带在路上,留在回想里。她还借友人之口,谈到写作的四个功力级别,分别是优雅、深刻、简单、开阔。比如库彻、耶利内克优雅却缺少神性,杜拉斯深刻优雅却不开阔。只有博尔赫斯可以做到四点。这些言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是开卷有益的,她让我们在阅读时选择经典,注意鉴别即使是名著也存在的不足之处。
把《月棠记》这篇小说安排在春季篇是很妥当的。这是一篇有着暖色碎片的小说。叙述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决定感情的长久,也许短短的十五天三次照面,彼此便愿意缘定三生。因为他们前生为等到对方,付出的时间太过漫长。
在这篇有着散文笔调的小说里,安妮是真诚地面对读者,她写了喜欢戴银镯子、穿绣花鞋的一个名叫重光的女子,穿着低调素朴衬衫也透露出高贵气质的一个叫清祐的男子,他们相遇相知的故事。本质上是成人的故事,孩子的心。文字里透露出安妮的某些个性和偏好,使人可以认定她便是原型。而即使写俗常故事,安妮笔下的人物依旧少了俗世男女和人间烟火气,因为她的笔调依旧闪烁着“白银”的光泽,那是她文笔的个性,也是她文字的力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