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辉
一说起“仿制品”,大家准会摇头叹息说:“不过是假货,能有什么价值?”其实不然,在我国古瓷史上,仿制的瓷器还真不少,因为瓷器在宋朝,已经做到了巅峰,以至于后世只能望其项背。而宋时的瓷器,在元明清时已经属于古瓷,又久经战火,当时流传下来的就不是很多,根本满足不了生活需求,于是,一大批仿制各种名瓷的仿制品开始出现。尤其是在清朝,就有很多仿官窑、仿钧窑、仿定窑的瓷品,其质量和原作有得一拼。元朝呢,当然也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彭窑,因为仿制定窑白瓷而名扬天下。
在明代天启年间刊行的《博物要览》中记载:“元时,彭君宝仿定窑于霍州者,名曰彭窑,又名霍窑。”也就是说彭窑是以制瓷匠彭君宝的名字命名的,叫“彭窑”,又因为坐落于山西的霍州,所以也叫“霍窑”。彭窑主要仿制定窑中的白瓷(也叫白定),胎壁较薄,釉色较为素气,只有简单的花纹或没有花纹,釉面细白而光滑,和定窑很类似,所以也叫“新定窑”。不过,由于瓷胎中含有大量的铝,根本烧不到制瓷所需的温度,所以,彭窑瓷比较脆。彭窑创始于金时,盛行于元,而衰落于明清。
笔者曾有幸得赏一口元时彭窑白釉小碗,该碗直径12厘米,细白而稍青,胎质很薄,无任何纹饰,看上去素雅恬淡,几乎可以乱真为定窑瓷。不过,从碗底的几个暗点来看,确凿为彭窑无疑。因为彭窑不同于定窑的地方,就在于彭窑一般采用支钉叠烧的方法进行装烧,所以底部会留下五个小支钉痕,这是定窑所没有的。
明朝的高廉在其《燕闲清赏笺》中记载:“(彭窑)效古定器折腰者甚工,土骨细白,凡口皆滑,惟久润泽,且质极薄,不堪真赏,往往为牙行指作定器,得索高资,可发一晒。”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的不法分子用彭窑瓷来充当定窑瓷,来卖个高价钱,也因此可以看出彭窑和定窑的相似度是非常高的。
不过,虽然是仿制,彭窑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彭窑瓷一般在内部施满釉,而在外部,尤其是底部,往往会留下一部分不施釉。胎体呢,一般口沿较薄,底部较厚。彭窑是支烧或者叠烧,口沿上也能施釉,体现出“凡口皆滑”的特点。而定窑呢,一般都是覆烧,口沿上不施釉,这就使口沿不会很光滑,也就是古语所说“口有芒,不堪用”。所以,从这方面说,彭窑瓷更具实用性。仿制定窑,而又体现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彭窑瓷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名窑产品。
其实,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最可怕的,不是像模像样地模仿,而是一味地抄袭。只要用心,即使是模仿,也可以创造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