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许家山 火山口上的石头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1月20日 10:02   【 】 【打印
0

  火山口上的石头村

  村翁赶牛。

  保存完好的石院。

  村中所有的建筑元素都是石头。

  【指路】

  宁波南站有客车去宁海县城,转宁海东站去许家山村中巴,上午下午都有。

  【古村简介】

  这是一个藏在深山冷坳中的自然村,距宁海县城13.5公里。全村277户农户中,常住人口仅为220人。据村谱记载,这个村的历史从南宋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700年前,那里地处丘陵,地貌奇特,山上不长树木,也不长庄稼,只出产某种岩石。

  许家山的村民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茶叶、花生、土豆等粮食、经济作物。

  小村元素尽是石头

  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小村庄。村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元素都是石头,石块铺成小路、石屋、石桥、石门墙。最关键的是,这些石头并不是普通的岩石,经岁月的风化侵蚀,能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原本的颜色,那是一种深沉的青黑色,仿佛聚集了千万年的力量。地质学家称这石材为玄武岩。

  据考证,许家山村位于镇海-永嘉断裂带东侧,140万年前的早侏罗纪时期,浙东沿海发生了区域性大断裂,滚烫的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有的直接就涌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出岩,这种岩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本身就是上好的建筑材料。而本地人称为“铜板石”。这种铜板石敲之铮然,既硬又脆。而许家山正是一座火山岩口构建起的古村落。

  小村依山坡建房,石屋随山势起伏,一排排参差不齐的民宅群中,有上中下三条自南向北的村道。村道交叉口,竟有五六家小餐馆。

  我们几人迈进一家小院,发现正厅放着四张大圆桌,左右小室是包厢,一位慈眉善目的婆婆立马亲切前来招呼:“吃饭还是住店?”询问间,我们惊讶地得知,整个村落竟可容纳千余名游客用餐住宿,实在令人惊叹。

  走出餐馆,恰好看见一位老翁赶着一头壮硕的牛,拾阶而下。见到有人挡住了去路,牛也不惊慌,依旧自得地啃着路边的小草。又突然有两三只鸡跳上屋顶,雄赳赳气昂昂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而墙上斑斑点点的青苔和纹路,似在轻声吟唱着年代久远的历史与小村的宁静隽永……

  许家山村却无许姓

  许家山村,却无许姓。这里最早迁入的是700年前的叶姓。

  南宋,在浙东五位丞相中,最后一位丞相是宁海的叶梦鼎(公元1200~1279年),字镇之,号西涧,东仓上宅人。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国家内忧外患,丞相叶梦鼎为国奔波,铁骨铮鸣于朝野,而同属叶氏家族的叶大卿,则带领着叶氏家族的另一支后裔,选择了有利于躲避战祸的许家山村安居下来。也就是说许家山村的石屋很有可能是叶大卿父子带头建造的。

  由于此山当时属许姓所有,叶姓族人迁此隐居后村名未改。今村中270余户、720人,仍以叶姓为主,还有王、张、胡三姓,也都是宁海东乡望族后裔。数百年来,他们靠山吃山,生活十分艰辛。据村中老人介绍,许家山最多的是石头,有力气就去取,不花钱,因此村内保留着完好的石屋、石院、石墙、石巷、石桥、石路、石凳等,可谓“石头王国”。

  然而,冰冷的石头在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后很不适应民生,又由于数十年前交通不便,因此原先近五百户村民,有的逐渐搬到山下去了,故村中石屋不少已无人住。但是谁也想不到近十年来,古村文化保护和旅游结合,却让石屋古村重现希望和生机。

  村中巷道、水沟纵横,曲径通幽,不少已将倒塌的石屋修整利用,石板路重新砌筑修补,外来探访者可在村内用餐、购买土产、亲近牛羊鸡鸭,也可在村中宿夜。如今,石头村每天都有旅客前来观光,特别在节假日,古村内外人头攒动,山顶数百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同时停靠数十辆大巴,往昔安静的石头村变得热闹起来。

  文化旅游红红火火

  一说起许家山的今天,75岁的叶老伯眉飞色舞:“现在村里真是热闹了许多,周末人尤其多。”去年的国庆长假,许家山村每天迎来上千游客,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番薯、玉米、烤芋艿、豆腐干、青菜、萝卜、高山冬瓜、南瓜、花生、番薯烧酒、番薯面、现捣年糕、手工竹编等都卖得红红火火。来旅游的人,恨不得一口气把这些绿色农副产品都背回家去。

  另外,宁海县旅游部门还在许家山建了国家级登山旅游步道,一条条步道、车道与许家山附近小村连通,省、市、县数次步行登山比赛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观光客中,可不只有中国人,还有不少外国游客呢,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的都有。”叶老伯告诉记者。

  许家山的红火加快了古村的文化保护,叶氏宗祠、张氏宗祠、洪天庙等古迹陆续重修。一座古戏台也在近年迁移重建,古老石碾成为文保点,“六份道地”、“叶家道地”、“大道地”、“老井街”等都成景点,人流如织。而村内废弃的石屋也开始重新改造,加快利用。特别在石屋内部进行装修,电视、冰箱、空调、电脑、煤气、自来水等全都更新,适应现代生活。但石屋特色尽量保持,如其中包含牛棚、羊栏、猪圈、鸡窠、鸭棚等“六畜屋”,仍都用石头圈起来。石头村就是以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村风貌吸引着四方宾客。

  2012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许家山村名列其中。这也是宁波市继慈城、石浦、前童之后第四个“名镇名村”。

  夕阳西下,石屋中飘出袅袅炊烟,游人逐渐离去,住在石屋中的村民将电视机一一打开,可以足不出户看大千世界了。

  回程中,沿路可见铁锈色红土中夹着的“铜板石”,矗立在层层如云似浪的梯田中。累累石头,层层石浪,一路绵延,好不壮观!在这里,仿佛就能看见千年万年凝固于一瞬,在这里,时光成为固态的凝结,凝望天地与众生。

  文化古迹

  许家山大道地

  位于宁海县茶院乡许家山村内,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布局,由正屋、东厢房、西厢房、门楼组成。正屋为重檐楼房,面阔七开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结构,保存较为完整,无明显雕饰。东、西厢房均为重檐楼房,面阔四开间带二弄,门窗多遗失。门楼为重檐楼房,面阔三开间带二弄,部分改建。天井内石子铺设完整,砌有各种图案。

  此类建筑在宁海遗存不多,具有一定的艺术与历史价值。2009年8月5日,许家山大道地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保点。

  许家山石碾

  位于宁海县茶院乡许家山村。据当地村民介绍,许家山石碾建于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为清代当地重要的民间碾谷工具。碾槽直径5.13米、碾轮直径1.28米,周边杂草众多,破坏原有风貌,现处于废弃状态。

  石碾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2年3月26日被公布为宁海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张落雁 通讯员 杨古城 文

  记者 王鹏 摄

  【专家点评】

  许家山村在十来年前毫无名气。由于地处偏僻深山、交通不便,难以适应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要求。然而正因为几被世人遗忘,许家山特色的住居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就被原汁原味保护。又在政府有关部门规划整合开发之中,许家山古村一跃成为宁波域内规划良好、保护良好、开发良好的文化古村,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现代文明也进入到石头村。许家山村对现有石屋建筑群加以保护、组合,和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补充,并延续传统的牛犁耕田、制甘薯粉、做甘薯烧酒、做年糕等民俗文化。如今,村子逐步建设成融石头村特征、火山村特色、文化传承、旅游度假、休闲体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村,因而不仅跻身我国169处历史名村之列,更使许家山古村达到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编辑: 杜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