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郁文舅父陈布雷及其家人的传奇人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2月24日 15:00   【 】 【打印
0

=

  陈布雷(前排右)和家人合影。(资料图片)

  陈布雷

  在郁文的家庭关系中,由于历史的原因,非常纠结。她的舅舅陈布雷是民国的要员,蒋介石的“文胆”。父亲翁祖望是陈布雷的机要秘书。郁文的大哥翁泽永,是抗战时期郭沫若的机要秘书。她的表姐、陈布雷的女儿陈琏也是共产党员。

  激扬文字不忘国忧

  陈布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1890年1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官桥(现属余姚市),原名陈训恩,号畏垒,字彦及,笔名布雷。

  陈布雷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抗战时期,陈布雷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

  他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即今宁波中学),后转入宁波效实中学(即今宁波市效实中学),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即今浙江大学)。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任记者。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12~1920年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校等校任教。

  1920年,陈布雷赴上海,后任《商报》主编。其间,他撰写了大量时评,反对封建帝制,宣扬共和精神。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他翻译成中文最先在《天铎报》上发表的。

  陈布雷所写的有些时事评论,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也基本相符,有的文章就被中共中央主办的《响导》周刊转载。

  著名报人邹韬奋曾写文章推崇他,说“陈布雷先生不但有正义感,而且还有革命性。当时人民痛恨军阀,倾心北伐,他的文章往往以锐利的笔锋,公正的态度,尽人民喉舌的职责”。

  在重庆时,周恩来曾托人向他传话,“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

  作为国民党主管宣传的要员,陈布雷对一些进步人士是很敬佩的,曾促成郭沫若顺利回国。(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郭沫若发表了有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蒋介石发出通缉令,迫使郭沫若流亡日本。)

  “领袖文胆”的烦恼

  1927年,受到蒋介石特殊的尊重、赏识和厚待,使陈布雷深感知遇之恩,遂以一枝如椽大笔听命于蒋。从此,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文胆”,高居要职,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处长、国民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等高级职务。

  因为陈布雷是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又担任“总统国策顾问”及全国宣传小组召集人,是国民党政权在文化舆论宣传方面的“总参谋长”。在他任职期间,他曾参与起草过一些反共方面的文章,作出过一些违心事,替蒋编织过谎言,最典型的是为蒋编写《西安半月记》。

  陈布雷追随蒋介石20多年,蒋介石尊称下属为“先生”的,只有陈布雷一人。当时,蒋介石身边不是没有其他人可用,但像陈布雷这样才思敏捷、文笔犀利而且温和谦恭、毫无野心、品行端正的人,确实也不多。一直以来,他廉洁自律,不拉帮结派,不贪污腐败,被蒋介石称为“完人”。

  然而,为人捉刀是苦恼的,陈布雷无法违拗蒋的旨意,只得惟命是从,但内心里却十分痛苦。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他并多次向友人表示,“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为人捉刀是苦恼的”。

  可作为蒋介石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了解的机密也太多了,他已不能自拔。

  淮海战役失利后,蒋介石在军政会议上,不反躬自省,反而大骂手下腐败无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陈布雷看不下去,不禁脱口而出:“一派胡言!”蒋介石愣了半天,脸色铁青地用家乡话说:“书生误国,看错人了……散会!”

  “让我安静些!”这是陈布雷留下的最后一句话。1948年11月13日,他在南京自杀。

  勉励晚辈从军救国

  抗战开始时,陈布雷奉命写的“七七”文告和1938年底奉命写的《驳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声明》的长文,曾轰动全国,气壮山河。

  陈布雷有七子二女,以“正直平凡”四个字教导子女,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官场的恶浊,因此严禁子女参与政治。长子陈迟成为农产品专家,次子陈过成为内科专家,三子陈适后来在武汉测绘学院任教授,四子陈迈任上海铁路局工程师,六子陈遂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专业。

  陈布雷虽然不赞成子女从事政治活动,但是在抗战期间,却积极鼓励晚辈从军救国。1943年末,陈布雷得知侄儿陈迨报名参加印缅远征军,十分高兴,即挥笔题写了一段加勉的话:“你是我家第一个请缨入伍的志愿兵,门楣有光,我祖我父亦将含笑。长风万里,壮哉此行,练得好身手,学得好技术,报效国家,复仇雪耻。我以满腔热烈的情绪,期待尔凯旋归来。”

  1944年,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三子陈适(时在同济大学学习测量专业)积极报名加入炮兵;四子陈迈(时在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主动报名参加工兵。陈布雷知道后,写下一首五言长诗,题为《送迈儿从军至璧山》。幼子陈远因未到从军年龄,在体检时揣了几块石头在口袋里,以增加体重。

 [1] [2] 下一页
编辑: 陈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