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先生收藏的休书。
象山的钱敏欢先生收藏了300多份古代“婚书”,年代早的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这些收藏,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段、不同地域民间婚俗的沿革。
婚书在我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周礼》中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婚书依照男左女右格式,分别写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以及祖宗三代名号等。我国《婚姻法》颁布后,这种婚书就停止使用了。
钱先生是因为找宣纸与婚书结缘的。钱先生喜欢练书法,喜欢书法的人,练笔都喜欢用老宣纸,他便经常到旧书店、地摊、特价书店寻找老宣纸。6年前,他意外发现了一份清乾隆年间的大红婚书。这份婚书用纸考究,书写规范,金色图案,极富喜庆色彩。钱先生打开婚书,竟有近30厘米宽、1米多长,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就花钱把它买了下来。
后来,钱先生又收藏到了清咸丰五年的一份婚书,这份婚书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一份“休书”,上面记载:“本人在外经商,原指望丁氏替夫行孝,结果适得其反。近日又因家中琐事搞得鸡犬不宁,无奈特书休书一纸,并将丁氏送还丁门,日后听凭娘家发落。男方老少均不干涉,为防生变,立字为据。”
收藏到这些婚书后,钱先生就萌生出一个念头:“可否把民间现存的古代婚书都收藏起来?”
为了收藏婚书,钱先生利用出差的机会东奔西走,足迹遍及10多个省。经过6年的努力,他已经收藏了300余份婚书。收藏的婚书,大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还有几张是洪宪元年的,在袁世凯称帝的短短83天时间里,也有婚书存世实属稀奇。种类上主要是初婚婚书,也有纳妾、寡妇再嫁、娶童养媳、休妻等婚契。大户人家的婚书尺幅稍大,装帧豪华,普通人家的婚书相对简单。
“婚书不光是男女双方达成婚姻关系各个环节的凭据,也是一时一地经济水平的真实反映,有些婚书其实是卖女儿、卖媳妇、卖老婆的‘收据’,只是表达上比较‘隐晦’。”钱先生说,现代的婚姻靠法来规范,而古代的婚姻靠礼来约束,从这些婚书可以看出古代婚姻礼制的大部分内容。
钱先生在收藏婚书的同时,着手研究起中国古代婚书的“六礼”。他对婚书六礼和婚书式样、材质、颜色、图案以及内容等进行归纳整理,从收藏的原始资料出发,阐述古代婚姻形态和礼制,反映各地不同婚俗。目前,他正在撰写《中国旧婚书六礼研究》一书。
记者 张寅 通讯员 郑丽敏 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