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二段一点”——中国大运河申遗的宁波面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2月28日 10:44   【 】 【打印
0

  慈江大闸

  特征:共性与个性

  大运河是一条黄金大通道,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漕粮运输、南北物资集散、交通往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运河带来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对沿岸地区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大运河的兴建与繁荣和朝廷息息相关。以浙东运河为例,北宋时期自萧山至宁波的水道全线贯通,成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随着南宋定都杭州,政府加大了对浙东运河的投入,于是通航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元明清时期政府对运河时有修缮,以维持航运功能。现存的各类运河水利设施年代跨度大,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遗产为主,大运河成为了解地方水利、航运发展不可多得的活化石。这些基本上也是所有运河城市的共同特征。

  此外,宁波的大运河还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在中国大运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宁波市境内的甬江以及姚江大闸建成之前的姚江均是天然潮汐江,潮起潮落,导致江河水位涨落难以确定,而且河道曲折多变,这些都不利于日常航运。于是,大运河宁波段在2000多年的治理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运河特征,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潮汐江航道与避潮航道复线并存,人工运河与自然河道有机连接,这明显区别于其他运河申遗城市。因此,专家们将宁波运河的特点概括为“天工人巧,各居其半”。通过开挖人工河道保障了航运的安全可靠,同时又立足于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地形,合理利用城乡内外的天然水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河水利工程的财力耗费,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可见宋代时期宁波先民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水利、潮汐和航运等技术,同时也体现出运河线路规划的科学性,这是大运河宁波段对中国运河水利发展的一大贡献,使得浙东运河相对于大运河其他河段来说是航行最安全、运行最稳定的一段运河。列入大运河申遗正式文本的虞余运河、慈江、刹子港这些成熟的运河河道就是这类河道最突出的代表。

  宁波是浙东运河末端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因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城市,使得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方的水上通道,也是连接世界的大通道。以“二段一点”为代表的大运河宁波段,是沟通江南经济腹地,进行河海联运的优良水道,它把传统意义上的陆上贸易线路,通过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向海洋延伸。历史上慈溪烧制的越窑青瓷通过大运河进入海上丝绸之路起航港———宁波,并被转运往世界各地。当年徽茶在安徽屯溪集中后,经浙东运河可“一水直达”宁波港,占了宁波口岸出口茶叶的五分之三。

  浙东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外物质交流的一大通道,而且还是文明对话的重要途径。因为一条大运河,宁波成为中原文化与浙东文化融合的地方,改变了宁波长期以来偏处一隅的封闭状态。与此同时,浙东运河宁波段也是古代朝鲜半岛及日本使臣、僧侣来华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唐宋以来,由于杭州湾和长江口的浅滩和潮汐影响,来自日本、高丽等国的商贾、僧人大多选择走海路从明州登陆,并由浙东运河这条水路捷径进入大运河杭州段,然后北上沿京杭大运河进入中原地区。明州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朝廷指定的专通日本、高丽的著名港口。元至正《四明续志》称南宋庆元年间,“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唯明州一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大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相似,流经宁波的浙东运河原有的通航功能已逐渐弱化,主要功能转为生态、灌溉和行洪。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对大运河宁波段的历史价值和重要影响力的评价。

编辑: 郭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