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区民警,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好。”陈怡原来是派出所的治安内勤,2008年市公安局提出基层派出所要实现一区一警(社区民警专职化)的目标,她考虑到派出所警力不足,便主动向所领导要求担任辖区后庙社区的社区民警。
刚做社区民警那会儿,有男同事和陈怡搭档,男同事主要负责场所,她主要负责社区,倒也还算适应。一年后,男同事调了岗位,只剩下陈怡一个人,各种矛盾、纠纷、调解、求助……扑面而来。
后庙社区居民住宅楼集中,商铺密集,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多,常住居民人数占整个钟公庙派出所辖区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如何扛起一个社区?陈怡把更多心思花在琢磨工作方法上:
一支以社区保安、暂住人口协管员为主,小区物业公司保安、社区治安积极分子为辅的社区民防队伍建立起来。
每月一次召集社区内三家物业公司保安队长,通报案件,分析治安形势,悉心指导巡查业务,带队巡逻,织密社区防控网。
主动做好居委会参谋,组建三支由18名党员、墙门小组长参加的义务巡逻、宣传、防范队。
还积极组织发动特殊工作岗位的人群参与到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如清洁工、送奶工、投递员等,对举报、提供线索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
还建立了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居委会干部、企事业负责人、居民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员参加的通报、协商例会和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办公室。
这些队伍的建立,让陈怡总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社区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也能将一些治安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几年下来,群众基础工作还算不错,处理起具体问题来得心应手,还是蛮有成就感的。”陈怡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自信。
和相当一部分社区民警说起工作,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服务”不同,陈怡在提及“服务”之余,强调更多的是“监督指导”,“毕竟公安机关是执法部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