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有形之手为现代农业"护航"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4月24日 10:02   【 】 【打印
0

  和沿海一些大中城市一样,我市农业生产已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阶段,进入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紧缺的“双紧”阶段。不少种植养殖大户期盼政府部门更好地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创造一个好的生产环境。

  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我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16个,总面积81.29万亩,为种植大户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舞台。据市农机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粮食生产功能区第一轮建设已经结束,但仍存在标准不够高等问题。2011年以来,我市又投入资金启动第二轮提升工程,持续时间为5年。

  “两区”建设的另一个“区”,指的是现代农业园区。据统计,全市已有1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示范区和28个精品园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

  2011年,慈溪引飞果业有限公司在逍林动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获得财政补助760万元。如今,现代农业园区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能力,增强了信息、检测服务。去年,园区实现总产值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园区高出两成,农民亩增收1000元以上。

  “两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建成后的管理问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表示。

  作为奉化市首家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尚田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15位工作人员要为全镇近千户草莓种植户提供服务。“除了草莓,畜牧防疫,春笋、茶叶采收等工作都挤在一起,人手实在不够。”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巳栋说。

  实际上,人员紧缺和人员结构老化是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的现象。

  “农业部门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加快由技术指导职能为主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市农业局科教处宋兆祥副处长表示,全市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120个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