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上观察了一会儿,记者发现,尽管设置了多块警示牌,却还是有大车通过。核载7吨的货车随意通过,就连市民常说的“泥头车”都有,大车开过时记者明显感到桥体发颤。沿着桥往西都是店铺,记者询问店家得知,白天有交警巡逻,经过新典路的大车不算太多,但到了夜间就麻烦了。“不光是桥,还有噪声扰民。”这名中年女子告诉记者,附近有大型工地,而新典路上红绿灯少,很多大车司机都喜欢从这边开。
一名姓王的老伯则告诉记者,新典路上的桥已经在修了,但修桥的时候还是有大车开过,车上还装满了施工材料。“我觉得这种车少说也有十几吨重,这限重3吨的小桥能吃得消么?”老伯说,新典路原本就车流繁忙,真担心哪一天给压塌了。
维修后依然无法保证超重车通行
记者随后从海曙城管了解到,这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桥梁名叫圣帝桥,建于26年前。今年年初,经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检测,确定为不合格桥梁。为此,从今年4月2日起大修。大修的原定方案是全封闭施工,但考虑到周边车辆通行压力较大,后改成了开放式施工,但限重3吨。
据介绍,这次大修主要是针对桥梁下部结构进行加固,工程计划于5月中旬完工。目前已基本完工,但尚未对桥梁进行重新评估,限重3吨的牌子也就没有更新。“桥梁大修后承重能力肯定有所提升,但也不能保证超重车辆通行。”海曙城管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需要完全消除超重车辆带来的桥梁安全隐患,还得联合交警部门,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海曙交警方面也在屡次开展的夜间整治过程中发现,确实有超重车辆从小桥上通过,有些甚至是闯禁令进入城区道路,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然而,部分车辆常常钻空子,令交警十分头疼。
尴尬小桥折射出多重矛盾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事还采访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道路秩序处崔警官表示,在桥梁大修之前,城管部门就有要求在桥面上设置限高杆,但考虑到限高杆阻挡的不仅仅是大货车,还会对消防车、公交车、大型客车等的通行造成影响,交警方面就请城管部门再斟酌一下维修方案。此后,城管部门进行了开放式施工,遗憾的是修完后,这类超重车的通行问题似乎还是没法解决。
“桥仅仅是一个点,交通涉及的是一个面。”崔警官说,这是一个难解的困局,新典路附近是南站建设工地,工程车通行确实有需求,而其他车辆通行又要兼顾,小桥面临的困境又无法忽视。简单用设限高杆的方式限制交通,根本无法解决多重矛盾。而且不光是圣帝桥,周边还有多座小桥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城管、交警、消防、施工单位、客运站等多个单位碰头,共同来商讨对策。
据记者了解,随着我市中心城区一些小桥“年龄”的增长,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今年仅海曙新典路片区,就有多座小型桥梁进行维修,这些桥梁承重能力普遍较弱,却在沟通道路、分流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避免超负荷带来的伤害,如何在维修施工期间继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管制和管理,更需要一些长远的统筹与规划。
□记者徐叶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