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鄞州 正文

鄞州发现赵叔孺石匾手迹——“紫气东来”石匾手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6月04日 07:57   【 】 【打印
0

鄞州发现赵叔孺石匾手迹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陈青)“我国书画篆刻艺术近代史上,宁波市有两位“泰斗”,一位是人人皆知的‘书坛泰斗’沙孟海,另一位是‘艺林泰斗’赵叔孺,金石书画样样皆通。昨日,我在鄞州高桥镇发现了赵叔孺的手迹———‘紫气东来’石匾手书,为融会两汉秀逸之趣的隶书,书风平稳圆转。”鄞州区文物办相关负责人谢国旗介绍。

谢国旗是在高桥镇正在筹建的“鄞州耕泽石刻收藏馆”门楼上发现“紫气东来”四个大字,“上款‘丁丑(1925)初夏’,落款‘叔孺赵 时棢’字样,并有阳文印章一颗。”谢国旗介绍,门楼高3米余,全为鄞西梅园石质,所书石匾长172厘米,宽52厘米,四周刻“回”字纹。

赵叔孺(1874-1945),鄞县宝兴巷(今海曙区)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据《鄞县通志》记载,宝兴巷的东首,曾是赵佑宸营建的私宅,咸丰六年中进士任翰林,曾为同治帝蒙师,官至太常寺卿。其子赵叔孺曾任福建同知。1911年后定居上海提篮桥,作书鬻画,为海上一代宗师。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缶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张大千更尊其为金石学泰斗。

据介绍,赵叔孺的艺术造诣得益于岳父林颖叔酷爱金石书画,翁婿二人志同道合。赵叔孺在岳父家专心致志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金石书画,不出三年,便已是成绩斐然。其篆刻,兼浙皖两派之长,得前辈赵之谦的精髓,又精研古金石学,另成一家,营造出典丽恬静的气象,时人推崇其为二百年来第一。赵叔孺先生的书法作品存世不多。解放前上海万象园图书馆印行的《书法大成》(今有重印)中,收录其行楷临范,内容为:“昔人评摩诘《辋川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盖言画中之神韵也,后人遂以诗为画题。”虽只寥寥数语,却血肉丰美,肌体腴润,显现了一种裘马轻肥的富贵气象。有论者认为“在近代众多书法家集体栽培的百花园里,萌出了一株别具一格的奇花异卉。”而赵叔孺的小篆作品《诗经·七日》,共380字,首尾气脉贯穿,凝炼中时露静韵,从中可窥见他得力于金石学养之一斑。但这幅“紫气东来”书法的发现又是其真实的艺术写照。

“相比沙老,赵叔孺先生鲜为人知,我们可以在宁波博物馆近日展出的赵叔孺、马衡、沙孟海书法篆刻作品联展中,瞻仰赵叔孺先生的艺术风采,而这一石匾手书的发现在赵叔孺研究中有不可多得的价值。”谢国旗说。

图为赵叔孺“紫气东来”石匾手书。

(谢国旗 摄)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