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5月29日
5月31日
6月9日
6月14日
图片由网友“天涯”拍摄。
乌鸫喂食。 记者 王鹏 摄
“早起看鸟窝,已空无一鸟。鸟宝宝长大飞走了,不知道它们还会不会回来看看?”昨天早晨,网友“天涯”在微信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略带着感伤,还附了一张空鸟巢的照片。
从5月13日发现有鸟在自家阳台筑巢开始,网友“天涯”一家和小鸟和谐相处了一个月。只要一有空,她就会用照片记录小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阳台飞来“小客人”
经过专家辨认,在“天涯”家“安营扎寨”的鸟的学名叫乌鸫[dōng]。
“天涯”:家里的阳台上养了好多花花草草,有几天没去打理,等我5月13日那天去浇水时,突然发现其中一盆杜鹃花的花盆里多了一个鸟巢,里面还有一枚蛋。
这些小家伙还真会挑地方,那盆杜鹃花的花盆是最大的。
鸟妈妈挺辛苦,之后一天下一枚蛋,一口气产下了4枚蛋。
(甬籍爱鸟人士、省野鸟协会会员李超插话:乌鸫是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常见的留鸟,不太怕人,喜欢在地面觅食,像植物生长比较茂盛的阳台对它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外界干扰少,觅食也容易。除了乌鸫外,珠颈斑鸠也经常在人类生活区筑巢。)
六一节前破壳而出
乌鸫孵化的过程有点漫长,一直到5月29日早上,第一只小鸟才破壳而出。
“天涯”:当天晚上,又一只小鸟迫不及待地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接下来两天,另外两只小鸟也破壳而出。
看来它们是想赶在“六一”之前出来过儿童节吧。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枚蛋到一只鸟的过程。若不是亲眼看到,没法想象小小一枚蛋竟会钻出一只鸟来。刚出壳的小鸟,看上去软趴趴的,却有这么强的力量把蛋壳啄破,只能感叹生命的神奇。
(李超插话:乌鸫一般一年产两窝,每窝4~5枚,孵卵期半个月左右,而雏鸟出窝还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从睁开眼到长羽毛
乌鸫雏鸟的成长只能用“飞速”来形容。
“天涯”:6月6日 小鸟终于睁开眼睛了,这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6月7日 今天的雨下得还真大。这群小家伙还是挺聪明的,当初筑巢时选的就是靠阳台里面的位置,但像这么大的雨,难免还是会淋到。母亲心疼它们,特地在花盆上方撑起一把“伞”。不知道大雨会不会影响到它们的生活。
6月8日 小鸟的毛已经长得差不多了,突然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接下来几天我要出差,还要陪儿子中考,说不定这些小家伙什么时候就飞走了。
(李超插话:从生活习性上来说,乌鸫雏鸟一旦出窝,就要学会自立门户、自力更生了,而且它们一旦飞走,一般就不会再飞回原来的巢。当然,在放手让雏鸟单飞前,成鸟还是会先带它们学会基本的飞行和觅食技巧的。)
不打扰小鸟的生活
昨天,羽翼渐丰的小乌鸫真的飞走了。
“天涯”:早上起来看的时候,有两只小鸟已经飞走,另外两只也已经跳到阳台的另一边,不停扑闪着翅膀想要飞起来,不过看起来翅膀似乎还不够硬。
看着空空的鸟巢,心里有几分小小的失落。
在和小鸟相处的这段日子里,除了在窗台撒一把五谷杂粮外,家人基本不去打扰它们。
不过,看起来,我们提供的食物并不是很讨它们欢喜。我看到大鸟还是习惯用抓来的虫子喂小鸟。
(李超插话:鸟对环境的敏感度比较高,稍有变化,就可能不再飞回来。如果它们在你家里筑巢,大家一般不需要为它们提供特殊待遇。所谓人和鸟的和谐共处,更大程度上是指双方不要影响各自的生活空间。)
再说两句
宋代文同《咏百舌》说:“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其中“百舌”说的就是乌鸫,别看它长得黑黑的,但歌喉和八哥相比丝毫不逊色,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也是惟妙惟肖。据传,从春秋早期到清代中期,乌鸫一直被人们笼养。记者 石承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