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鲁在辨听琵琶的音色。(厉晓杭 摄)
目光炯炯、神情专注,粗壮长茧的手指上留着几道割裂的伤口,他是甬城琵琶制作大师俞小鲁,不爱热闹、不喜出门。他唯一的爱好正是他的谋生方式,也是他快乐的源泉。
今年70岁的俞小鲁,跟木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是宁波获得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制作终身成就奖第一人,并获得“便于装弦和调音的古琴雁足”、“一种带微调装置的二胡狼音制消器”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海曙区正在协助他申请成立“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俞小鲁8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住房内,有三间是他的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各种木材和工具。为了节省空间,他还自制了移动楼梯,楼梯推进去,门一关,扬尘也不会飞到楼上去。“从取料、打磨、制作到上漆,全部由我自己完成。”俞小鲁说,目前他正在同时制作16把古琴,准备参加央视《我爱发明》栏目。
交谈间歇,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把精致的绿檀木琵琶,一瞬间,淡雅的清香就在房间内飘散开来。“这种香气是绿檀木天然散发出的。”这把琵琶,俞小鲁花了两年半时间制成,头部还有他亲手雕刻的貔貅,活灵活现。阳光下,绿檀木宛如活木,越发亮绿了。“有人出价20多万元,我也没舍得卖,有可能永远不卖。”
不同于父辈,他已不再是单纯靠技艺谋生的生意人。他对民族音乐也有着深深的热爱,在音色、音准的判断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他把天赋全用在中国民族乐器的改革和推广上。
“二胡狼音制消器”是他的第一个发明,成功实现了二胡大师刘天华提出的要去除狼音(即二胡杂音)的心愿。他还拿出一本“便于装弦和调音的古琴雁足”证书,其中,不仅有俞小鲁自己写的长篇设计原理论文,还有连续两个月根据天气晴、雨和基音的变化,详细记录的检测说明书。
可是,有着一身绝技的俞小鲁,却有着后继无人的烦恼。近期他收到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乐器制造系的聘书,邀请他担任民族乐器制作实践课的高级技师,这令他看到了新希望。“我愿让弟子从我的肩膀,甚至我的头顶起步,而不必像我一样从地上一步一步爬起来。”俞小鲁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寻觅、培养弟子,在家乡把宁波民族乐器制作技术发扬光大,能将自己制琴的技艺传授给后人,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记者 厉晓杭 海曙记者站 宋佳 通讯员 冯汝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