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大医院一床难求,社区医院床位却大量闲置,使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雪上加霜,加剧了“看病难”。如何破解这一全国普遍存在的难题?鄞州的做法是建立纵向医疗联合体,将大医院的人才和技术双双下沉至全区24家社区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大医院的专家级诊疗。
构建纵向医疗联合体,使优质医疗资源从大医院下沉社区医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社区医院病区由大医院整体托管。鄞州第二医院派出4名医生、5名护士常驻姜山社区医院的内科病区,与该科4名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团队,分成3个小组,由驻点医生任组长,形成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带教模式。集士港社区医院的外科病区也由鄞州第二医院整体托管。
另一种是松散型托管。横溪社区医院和鄞州人民医院在呼吸内科开展合作,各派1名医生常驻对方医院。其中,鄞州人民医院派出的1名副主任医师全权负责横溪社区医院呼吸科病区医疗事务。石碶社区医院与鄞州人民医院也建立了类似的松散型托管关系。
为确保大医院骨干医生“下得去、留得住和用得好”,鄞州在全市率先建立区域内城乡卫生人才统筹管理机制。年初以来,两家区级大医院多招聘各专业卫技人员24名,同时派遣24名中级以上卫技骨干支援全区24家社区医院。下派人员驻点,半年轮换。三五年内使“上招下用”人员增加至48名。
此外,着力补上基层医院诊断技术短板。5年内,该区医学影像中心将覆盖全区24家社区医院及骨伤科医院,届时社区医院放射诊断水平将与大医院同质。
纵向医疗联合体的建立初步实现了病人、医院和政府的三赢局面。在整体托管两个月后,姜山社区医院内科出现跨越式发展———共收治各类病人151人;胰岛素泵、肠内营养、血气分析等10余项新技术相继开展;床位利用率提高将近20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缩短1.5天。
姜山社区医院院长朱绥说,这151名住院病人中,危重病人20名,好转率在85%以上。以前,这类病人基本上转上级大医院,很少在当地治疗。
居民在“家门口”医院住院治疗人数增加,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基层医疗资源,还使医疗费用持续下降,居民得到实惠。据统计,同一个病种的医疗费支出较上转大医院节约1/3至1/2。
镇海试水“互动式”就诊模式
患者可自主选择医生看病,满意率超九成
本报讯(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沈铁军)昨天上午,在镇海庄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冒咳嗽的余女士通过自助挂号机完成全科门诊挂号,随即点开该科室外的服务终端进入相关界面,在查看当天坐诊的3名该科医生信息后,选定了其中一位,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镇海区在庄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水“互动式”就诊,改变了过去由医院分诊到底的做法,让患者可自主择医看病。这在全市尚属首创。
推行5个月来,九成多患者选择这一就诊模式,满意率超九成。
笔者见到,在该中心门诊大厅导医台上,崭新的电子屏幕正在滚动“今日坐诊医生名单”,在每个诊室入口的服务终端上,医生姓名、照片、科别简介、治疗特长等信息全面公布。庄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倪双龙介绍,该中心已实行打卡上班,医生到岗后在服务终端刷卡,坐诊信息就直接录入终端管理系统,患者寻医问诊一目了然。
因为不知看哪个科、看哪个医生更合适,医疗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患者只能在挂号时听凭院方自动分诊。而“互动式”就诊模式打破了这一传统,在一个科室有两名以上医生同时坐诊时,患者可自主选择其中一位为其看病。
“过去由院方对患者直接分流,但不少病人还是希望自主选择医生,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患者插队就医、打乱就诊秩序的现象。”现场采访中,数位患者认为,“互动式”就诊让病人有了自主择医的权利,改善了大家的就医体验,且操作便捷,很值得推广。(蒋炜宁 吴瑶君 潘旭婷)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