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群众冷暖记心头 宁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纪事

密切联系群众,常用常新的“法宝”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6月19日 08:02   【 】 【打印
0

解民忧惠民生

服务群众无止境

“要不是周书记的帮助,我现在连老婆也讨不到。”说这话的是奉化西坞街道金峨村村民周存友。当时41岁的周存友因父母早亡,自己身体又不好,平时靠做小工维持生活,家境贫寒,中年未娶。2004年,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与他结对后,帮助他找了份清扫工工作,每月有好几百元固定收入,又依托村里的花木公司,送给他价值5000元的苗木,并承诺只要苗木长得好,保证帮他销出去。在周书记帮助下,周存友通过种花木,收入有了较大改观,日子有了盼头,几年后,他娶上老婆成了家。

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困制度始于2001年,当时规定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困难家庭,市级机关处级党员干部2-3人联系一户。经过几年演变,各基层党支部也积极联系帮扶困难家庭。2004年共结对了1287户困难群众,到2011年,有494户脱贫,不再结对,同时补充了622户困难户进行结对帮困,到今年还有1272户困难家庭得到结对帮扶。

市级领导干部带头“结穷亲”,10多年来,无论市级领导怎样变动,始终保持在位领导都有1至2户“穷亲戚”,并带头进行走访慰问,做好帮扶工作。市委还曾“约法三章”:凡没有解决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地方和部门,党政领导不准出国,党政机关不准装修办公楼,党政部门不准购买小汽车。

根据要求,党员干部每年至少两次到困难家庭走访慰问,不仅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还根据结对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帮扶措施,如对有劳动能力但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困难群众,帮助其寻找就业岗位,提供致富信息、技术,对子女就学困难的家庭,进行结对助学,对因病致贫的家庭发放“结对帮困助医卡”等,提高困难群众脱贫的能力。

“开展结对帮困活动,不仅帮助了困难群众,对我们党员干部也是很好的教育。我们在走访困难户过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群众观念,也产生了更强的责任感,让我们去思考和寻找发展良策。”市直机关党工委委员、组织处处长蔡刚对记者说。

解民忧,惠民生。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2003年建房审批宅基地我到市里、镇里跑了7趟,而这次建房审批宅基地我自己一趟都没跑,都由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党员志愿者张红洲代劳了。”慈溪市宗汉街道金堂村村民陈国春感慨地说。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是我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参与面最广的服务形式。目前,全市建立了71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党员16万余人,为群众提供政策辅导、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医疗义诊、居家养老等各类服务。

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岩社区社区病老残困等特殊群体人数多,他们子女大都不在身边,平日里,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和空虚,遇到生病,更是缺少问寒暄暖照应帮忙的人。社区党总支针对这一情况,组织了“党员爱心敲门”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每天主动敲门入室,跟高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聊家常,帮他们做家务;遇上老人生病了,党员志愿者更是忙前忙后,细心照顾。儿辈们都在台湾定居的91岁台胞陈秀松说:“感谢社区干部和党员这些年来对我的照顾。我常常告诉远在台湾的儿孙们,我在这儿的一切都很好,不需要他们挂念。”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81890求助服务热线,已是我市一个全国闻名的为民服务品牌标杆。各地党组织还建立了“零距离服务”、“五分钟响应圈”、网格化服务、组团式服务、“温暖星期五”、党员工作室等众多各具特色的服务载体和品牌,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累计化解矛盾11.3万余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5万余个,落实民生项目4500余项。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