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文运”的石狮
狮子古称“狻猊”,汉顺帝时由疏勒(古西域)国王贡入。《尔雅·释兽》云:“狻猊,如虢猫,食虎豹。”汉晋时的狮子雕像有双翼,作瑞兽;绣球呈圆形或委角圆形,中往往有金线纹、飘带。其实狮子在清代已不只是作为辟邪物,而是主文运的瑞兽了,寓意“学而优则仕”,只有通过读书,科场中举,才能取得“大师(狮)小师(狮)”之爵禄。
从宁海县现存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16只石狮身上来看,明代石狮的造型特征是狮身较直,浑厚古拙,粗犷而拙实,刻饰线条硬气疏朗,螺旋髻很少,或不明显突起,在刚毅中显示出内在的力量,往往不饰飘逸的绾带,狮面微带笑容,有笑面狮之称,如大蔡明代通判宅石狮即是如此。
清代的石狮狮身平缓,不但从头尾腰股处表现起伏的曲线,还从左右表现扭动的曲线,且多数配以飘逸柔软的绾带纹饰,斜置的铃铎、凸出的滚珠眼、阔宽的嘴巴,有“活狮”之感。
另外,在狮毛的表现手法上,头部趋向于繁密的螺旋髻,身上卷曲狮毛纷披至身背,直垂膝部,轻柔飘逸,给人以柔和舒适之感。刻工往往也光滑细腻,无明显的斧凿痕迹。母狮造像更可谓是为“母爱”立像:母狮警惕四遭,呵护有加;小狮翘首依偎,玲珑可爱。如灵康庙前的一对石狮,即是写实性特别强,展现出生命动态的“狮子一家”。
图片新闻 | ||||||||||||
|
||||||||||||
|